新山中华公会简史 | 中国报 Johor China Press
  • 最热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山中华公会简史

    3年前

    新山中华公会是一间非盈利的注册公司,成立於1922年,乃新山华社最高领导机构。举凡属于新山华裔族群性质之宗教、教育、文化活动,皆由新山中华公会所领导,犹如农历正月廿日至廿二日之柔佛古庙游神盛会,宽柔中学及南方学院筹募建 校基金运动,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园游会等。除此之外,尚有每年举行的新春大团拜,恭请柔佛州务大臣亲临其盛,以促进官民间之互相了解与沟通。

    (一)前言

    原名为柔佛华侨公所的新山中华公会,创立于1922年。她经历了时代的考验,几番沧海桑田,人事变迁,至今却仍然昂首挺立,发展壮大。在我国华社、华团的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新山中华公会的历史,就是新山华人的奋斗史。她是在华族先贤们在这里披荆斩棘,拓荒开垦后,为求落地生根,为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创办的。

    公会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 创立前的义兴公司时代(1844-1921)
    a. 陈开顺时代的义兴公司(1844-1862)
    b. 陈旭年时代的义兴公司(1863-1921)

    2. 柔佛华侨公所时代(1922-1945)
    a. 战前的华侨公所(1922-1945)
    b. 战火中的华侨公所(1937-1945)

    3. 复办后的新山中华公会(1946至今)
    a. 新山区中华公会(1946-1978)
    b. 新山中华公会非盈利有限公司(1979至今)

    (二)祖先的步履

    我华族先民与马来半岛柔佛州的接触,至少有悠悠两千年的历史。汉武帝时(公元前140至87年),史册所记载的皮宗国,经查实为柔西南角笨珍岸外的香蕉屿至埔来河流域西岸,史称Ujong Tanah,即亚洲大陆最南端的所在地。另据梁书诸夷传所载,公元六世纪马来半岛上的贸易中心,也即今为柔佛东北端兴楼河一带的顿逊国(九稚、九离、拘利、典孙)。

    当荷兰人於1641年占据马六甲时,那里已住有数百名华人。数年后,华裔人口激增。由于荷兰人对贸易的垄断政策,迫使当地华人向南发展。据史家Alexander Hamilton记载,公元1657-1661年间,柔佛已居住了约一千家勤勉的华人,从事着陶器、茶叶和烟草的买卖。

    1786年英国人开辟了槟榔屿后,许多华人在岛上开垦种植胡椒和甘蜜。1850年前后,由于当地找不到更多土地适合种植,于是大量的华族先民便纷纷南下半岛的南端,继续胡椒和甘蜜的垦殖。

    另一方面,公元1730-80年代,廖内群岛已有万名华工在进行胡椒和甘蜜的种植。1818年荷兰人侵占廖内,统治者德门公亚都拉曼便逐步把华工和种植业引入新加坡。据史载,1819年英国人抵达新加坡时,岛上只有一百五十个渔民和海盗,有华人约三十人。据莱佛士记载,四个月后,人口已增加至五千多人,主要是华人。

    1825年,年轻的德门公依布拉欣继位,他在16年后取得实权,为了抗衡英国人的强势经济活动,便于1844年在柔佛州颁布了《港主制度》,竭力鼓励星洲华人北迁柔佛开垦。

    据史家Dr. Winsted记载,在1870年代,柔佛开发了二十九条港,十年后又增多一倍,巅峰时达一百三十八条港。成千上万的华族先贤,涌向各个港脚,挥洒着他们的汗水,把柔佛建设成全马最繁华的一州。

    (三)投奔怒海的岁月

    古老的中国,幅员广大,物产丰富。但是,近百年来,自然灾害,政治动乱,外强入侵,内战连绵等事件,一再地促使着她的儿女,不顾一切地投奔怒海,到南洋一带开拓新的天地。

    公元874年唐代黄巢起事,战火遍及全国,引发了中国史上第一批大规模的移民潮。华人移民被史家公认为是“机巧敏慧”的一群,他们多事农耕种植的本业或经营小生意,一俟脚步站稳,又召唤他的族人前来,渐渐地在海外各地形成了一个新的族群。这些华人大多克勤克俭,克守本份,与世无争。

    另一类华人的南移,却具有政治因素:

    1644年,满清入关,郑成功占据台湾,高举“反清复明”旗帜,率领天地会,小刀会等秘密结社,与清廷对抗。事败后众多志士向南避难。马六甲青云亭,便是这些会党的主要集中地。

    1850年太平天国洪秀全举兵反清,由于历史上及地理上的因素,洪家子弟兵大部分来自沿海闽粤桂三省。1864年兵败后党徒纷纷南迁。抵砂劳越者数千人。抵槟榔屿,马六甲和新加坡者不计其数。

    洪门会是天地会的一支,其党羽南下后在槟榔屿,而后新加坡及霹雳、雪兰莪、森美兰各州,创有义福、义兴公司等社会,作为联系和保护会众的组织。

    这些党羽为了集团的利益,常结合当地的马来政治势力与另一集团对垒。1862-1872年发生的霹雳拉律锡矿争夺战及1866-1873年的雪兰莪内战,即是由客帮义兴对垒广帮海山为主导的。在新加坡的更早期1840年代起,则主要是潮帮义兴与福帮义福(关帝会)及客帮洪家的对抗。

    历史上的因缘机会,造成潮帮义兴率先进入柔佛,结合马来统治王朝的演变,配合《港主制度》这一历史契机,开创了柔佛现代史的新纪元。

    (四)陈开顺与柔佛新山

    公元1844年潮州潮阳、揭阳等地爆发“双刀会”反清运动,失败后,众多参与者南逃新加坡,包括义兴首领陈开顺。

    同年10月陈开顺取得了柔佛州的第二张港契,即成为陈厝港的港主。1846年,义兴另一首领陈德海在新加坡以“掌玺大臣”名义发起反对英政府对种植业的苛捐杂税,号召了四千垦殖民从星洲进入柔佛,开始了柔佛史上第一批开拓者的生力军。

    陈厝港在陈开顺及其义兴帮弟兄的辛勤开垦下,市井日益繁荣。当时居住于新加坡的德门公依布拉欣,授他们以实权管制税收及维持地方秩序。

    1855年,他率大队人马驻扎丹绒布德里,建立了第一所警署并担任署长。同年迎接皇室在此置都,见证了Iskandar Putri的开埠。这期间(约1857),据考究他也曾率军四百人,协助皇室平定麻坡河口由Silawatang制造的战乱,促成殿下成为柔州实际的统治者。

    陈开顺对开辟柔佛功绩彪炳,因此受封为第一位华人甲必丹。他於1857年辞世。义兴公司为他及平定麻坡战役而殉职之会众,竖立了108个英烈千秋神主牌。这些神主牌据称于1919年义兴解散后长埋明墓。

    1859年陈开顺继子陈清煌接任陈厝港港主,并授封第二位华人甲必丹。他任内遭陈开顺另二名继子对其合法地位频频挑战,不胜其烦,终于1869年把港契出售给名为Ja’far Hj Mohd的Dato’ Bandar Johor(即后来第一任柔佛州务大臣,Dato’ Onn先父),本身买棹长归故里。

    同年,士古来港主佘泰兴出任第三位华人甲必丹,新山大皇宫至中央医院前面的一段路原名为Jalan Tai Heng,便是纪念这位开埠有功人士。这段路是由他出资开辟的,本世纪70年代改名为敦伊士迈医生路,后人逐不知有佘泰兴其人。

    早期历史显示,我华族先民南来落地生根后,即与马来政治势力结合成兄弟般的友好关系,互相扶持,共同建设一个新的家园。1862年德门公依布拉欣逝世时,其遗嘱且特别强调义兴公司对柔佛的贡献,着令王室必须善待义兴人士。因此,当年新山华社,尽皆接受义兴领导。

    总结陈开顺的一生,他早年怀抱理想参与反清起义,失败南来进入柔佛后,原本打算带领一班兄弟,以他们固有的大无畏的拼搏精神,化柔佛为一个可以长居久留的人间乐园,可惜时不我予,英年早逝,马革裹尸。历史必须给予陈开顺这个传奇性的英雄人物,一个崇高的评价。

    (五)陈旭年与柔佛新山

    1862年,德门公阿武峇卡继位,1866年1月1日Iskandar Putri正式定名新山(Johor Bahru)。1877年阿武峇卡统一了柔佛霸业并于1885年接受英国保护,晋号柔佛苏丹。

    陈旭年又名陈毓宜,早年从潮州南来,以贩布为生。他经常在直落布兰雅(Telok Belanga)皇宫一带活动。与年轻的阿武峇卡结为知交。1850年代,已崛起成为收购胡椒甘蜜的殷商。这期间他联同章芳琳和陈成宝成为星洲、廖内远至马六甲一带大烟和私酒业收益的主要操纵者。

    1853年,他与陈万泰联名取得了马西贡贡一带的港契,成为柔佛的一名港主。1863年9月他在一周内连续取得从柔佛河左岸沿工匠岛(今巴西古当)至哥打丁宜以南包括南亚港至今迪沙鲁一带的大片土地的港契,成为柔南的主要港主。

    同年,他受时为柔佛大君(Maharaja)阿武峇卡之委任,成为新山唯一的税收管理人。1870年他受委华人社会的最高领袖-华侨侨长,领丞相勋衔。

    历史说明,由于德门公伊布拉欣独具慧眼,结合陈开顺力量南拒英国、北抗彭亨,捍卫了柔佛的主权。其实行“独尊义兴”的政策,也大大减少了柔佛帮派火拼的可能性,使柔佛得以稳健发展,欣欣向荣。另一方面,也树立了义兴公司成为唯一合法的华人代表组织。

    如果说,陈开顺时代的义兴,扮演的是武警的角色,1863年陈旭年的崛起,则是华社领导进入了“商贾时代”。随着时代的演进,阿武峇卡面对社会方面和英国方面的压力而逐渐采取了“抑制会堂,扶扬商贾”的政策。当时,皇室面对参与彭亨方面的连年内战,造成国库空虚。从而,陈旭年也就成为阿武峇卡发展柔佛和建设柔佛在经济方面主要的资助者。

    从这点上看,陈旭年和阿武峇卡的结合可说是柔佛近代史的第二阶段。义兴公司南下肩负着的“反清复明”角色,在1863年后宣告结束。陈旭年多次陪同阿武峇卡大君或其稚子进奉天朝。他本身也顶戴官翎,封官加禄。

    1840年中国发生鸦片战争,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抗英起义,以及随后50年来各地会党的格斗事件,促使英宗主国在海外逐步钳制会党的活动。1882年英政府颁布危险社团法令,禁止所有会党活动。这时苏丹阿武峇卡曾加以反对,殿下认为义兴公司是一个对新山华人族群有极大贡献的组织,应加以改造而不是立法禁止。改造的方法包括义兴开放门户,允许华族各籍贯各帮人士加入。

    无论如何,作为开发新山,带领柔佛经济起飞的一股民间力量-义兴公司,终于在港主制度被取消后的第三年,即公元1919年光荣地完成历史任务,宣告解散。她存在于新山凡75年。

    (六)古庙,义山,学堂

    海水到处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庙宇。这是先民离乡背井,梯山航海是作为祈求平安福祉的主要精神寄托。

    如果说16世纪以来,柔佛海峡便是商船往返要津,如果说新加坡在1819年开埠后华人便从各地大量涌来,则1810-1820年代或更早,在直律街有一座华人土庙或风雨圣者庙的推测是可以接受的。古庙复修期间,发现三种不同年代的砖块(山门约50-100年,主殿及右厢房约150年,左厢房及风雨亭约200年)足以证明这一点。

    1844年陈开顺辟陈厝港,建立灵山宫,供奉玄天上帝。1855年开辟丹绒布德里期间,极可能便在直律街建立元天上帝庙,以供潮帮信徒膜拜及作为会党本营。1870年,经升任侨长的陈旭年斥资兴修扩建,取名柔佛古庙,开放于各籍贯人士,一同供奉五尊神明。即除主神元天上帝外,左侧为福帮洪仙大帝,右侧为客帮感天大帝,主神两旁里有武将华光大帝及赵大元帅,分别由广肇帮及琼帮供奉。庙内尚供奉观音娘娘、风雨圣者、速报爷、皇令爷及英烈千秋神主牌等。

    柔佛古庙没有碑记,确实创庙年份无可考据。现存古物最早的匾额上书:“总握天枢”,於同治庚午(1870年)“潮州众治子敬立”。现存铜钟於1875年由“惹呀坡众弟子同敬”。此外,另有四幅匾额,即敬赠者为“福建众弟子”(1873),“广肇府众”(1873),“客社众信”(1874)及“琼州府众”(1882),或可推断众神进庙时间。

    每年农历正月廿至廿二日是古庙众神出游的日子。游神期间,万人空巷,百余年风雨不改,沿续吾华族传统信仰和文化的一脉香火。

    同样的,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义山。华族的先辈在这是开天辟地,也在这里倒下。一坯黄土,一冢望乡的孤墓,都在那里顽强地诉说着他们的曾经拥有。

    早期先民的安葬地点都是集中在义兴路中段,即今绵裕亭。1885年4月22日,义兴辖下乾坤公司受苏丹委托管理这两片地段。义兴解散后,华侨公所代表王吉才与纪烈浩於1923年申请庭令,俾将上述地段归华侨公所管理。1925年,法官委任公所代表潘成容,陈文泰及华民事务官为上述地段产业受托人。州政府继于1929年4月3日在宪报公布这两地段为州政府土地并保留为华人义山用地,继续归华侨公所管辖。

    华人所到之处,一俟生计安定即以兴办教育为己任。成立于1878年的新山广肇会馆,于1907年率开先河,草创了育才学堂,以资培植同乡子弟。1912年潮帮领袖郑亚吉、陈迎祥与育才校董骆雨生,黄羲初等多次会谈,遂达致不分帮派,共建宽柔的壮举。翌年,宽柔正式成立,并由黄亚福与林亚相分任正副总理。1921年义兴解散时,所有余款两万余(约等于当时四条港全年的收入),尽捐于宽柔。

    光阴悠悠飞逝,宽柔从板屋数间,学童五十,发展到小学五间,1951年增办中学。如今中学学生六千余,小学万余,原专科部亦发展成南方学院。巍峨校舍,耸立处处,为全国最大最完整的华教体系。

    如今柔佛古庙已修复焕然一新,绵裕亭和公会各义山依旧是华裔逝者唯一的归宿。主宰人生的三大要事,尽皆于义兴时代已作了妥善的安排。在义兴公司领导新山华社期间,限令华族神庙,公冢及学堂等一概不得分帮立派。故百多年来,新山华社共奉柔佛古庙五尊神明,共同使用绵裕亭义山,共同扶持宽柔中小学以至五帮公举脱胎于义兴公司的柔佛华侨公所(后改名新山中华公会)为最高领导机构。新山华社有今日的成就,历史也必须给义兴公司这个传奇性的组织以最高的评价。

    (七)早期新山风云人物

    新山从1855年开埠至苏丹阿武峇卡驾崩的四十年间,发展神速。主要建筑物如大皇宫便已在这段时间内完成。

    除了前面提及的陈开顺,陈旭年,佘泰兴外,对新山的发展作出诸多贡献的华商先贤,尚有林亚相,佘仁癸、卓亚文和陈大存等人。

    林亚相是当年义兴的老二,他拥有并开发了今士都兰甘榜亚相的大片土地。

    佘仁癸也是义兴中人,他拥有并开发了今火车站至十五楼一带的大片土地。

    黄亚福是个卓越的赤脚建筑师。大皇宫和州政府大厦这两个新山的座标,皆由他所建。他拥有及开发了今亚福街一带的土地。陈旭年则开发了纱玉街对岸的大片土地,现在这里被州政府划为重点旧城区。

    闽籍卓亚文与粤籍黄亚福同为早年著名的实业家和慈善家,他对发展士古来和淡杯区,有极大贡献。

    陈大存於1853年在纱玉河畔建造了新山的第一座大巴刹。他在Kg. Tarom拥有大片土地。据说陈厝港的玄天上帝金身是由他从潮州护送过来的。

    新山最早的华人社团除义兴公司外,广肇会馆成立于1878年,主要领导人为黄亚福(甫田)、骆雨生、黄羲初。琼州会馆成立于1883年,主要领导人为黄德仁、谢士轩等。至于福、客、潮各帮的会馆,则迟了半个世纪后才陆续成立。

    1895年,苏丹依布拉欣爵士继承皇位。这期间,华裔陈杞柏及其子裔陈嘉庚等人所引进的树胶和黄梨业,取代了胡椒和甘蜜的大量种植和生产,使柔佛州成为异常富裕的一州。1917年,殿下颁布《港主权益废止条例》,以一百万元的赔偿额(相当于每港最后三年收入总和),收回所有港契和给予港主的特权。自此培育新柔佛的保姆,伴随义兴公司走过漫长七十余年岁月的《港主制度》终告结束。不久后,殿下也在英统治者授意下,以“民国已然成立,反清组织不宜继续存在”为由,着令义兴解散。

    无论如何,殿下在位64年间,正值新山发展的高峰期,星柔长堤、州政府大厦、阿武峇卡回教堂、中央医院、高等法庭、英文书院、武吉士林皇宫、武吉申容行政署、火车总站等主要建筑,都在这期间完成。殿下也秉持先皇遗命,予华裔开埠先贤诸多褒奖,并以街道命名。

    其时,福建同乡会於1920年代成立,并於1927年重组成福建会馆,领导人有卓亚文、吴文赞、徐文治、史联对等。同年客属同源社成立,发起人为潘成容、邬惠堂、胡锦开等。1930年姚逸斋发起组织潮州社,1933年正式成立潮州八邑会馆,领导人尚有佘南寿,陈合吉等。

    (八)战前的柔佛华侨公所

    义兴既告解散,其最后一任首领林进和港主,有感于华侨团结的必要,遂召集五帮侨领发起组织“柔佛华侨公所”,以替代义兴领导华社。经三载筹划终获批准注册,1922年4月12日正式成立,首任总理林进和,历任者有佘柏川、陈合吉、黄树芬;副理则为黄泰有、郭钦端、徐文治;司理(总务)陈亚宝、黄羲初、姚逸斋;财政黄海筹、纪力豪、邬惠堂等。

    华侨公所筹备期间,系假义兴路绵裕亭伯公庙聚会,成立典礼及历年会庆则假柔佛古庙举行。其时,古庙山门内上题“华侨公所”,而非“众星拱北”四字。30年代末,为进行抗日筹赈活动,便租用罗米街36号二楼为会所。

    注册成立后,我会便依法接管华侨公产。初期产业信理员(受托人)为林进和及拿督卓天文,较后则为潘成容、纪力豪及黄树芬。惟黄君因不满华民政务司,屡次干涉本会行政兼欲保管本会产业契据,愤而抗议辞职。

    柔佛华侨公所时代,是我会的第一个里程碑,它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会务(1922-1936)主要是集合五帮社群,共谋侨民福利。续后10年(1937-1946)则是先贤用鲜血和热泪,为我会会史谱写下的最悲壮最瑰丽的篇章。

    1924年新柔长堤落成,我会领袖林进和、黄兆珪、黄树芬、陈亚宝等,受委庆典委员,与各州苏丹及钦差大臣等同排观礼。

    1925年3月13日,在宽柔中学举行开埠以来最盛大集会,追悼孙中山先生。

    同年6月23日,我会主席佘柏川,带领诸理事郭钦端、黄羲初、陈亚宣、纪力豪连同宽柔校董陈清江、蔡汉初、陈善予、校友朱绵村、洪祝三等人,应小笨珍农商公局、尊孔学校与培群学校之邀,步行卅余哩前往演剧,为宽柔小学新校舍筹获史无前例义款四千余元。

    同年11月25日,反对订立婚姻法例,吁请当局承认传统习俗婚礼的有效性。

    1927年1月25日发动筹款救济关丹水灾。

    时绵裕亭毗连地,由于葬者自葬,超出范围,本会征得地主端亚山之谅察,将总数七亩地割增,使葬者得其所想。为感善于人间,中外无间,本会特於8月9日勒立石碑,以资永远纪念。

    1928年2月9日,会长陈合吉率团迎接国民政府议员胡汉民、孙科及伍朝枢,并陪同拜会苏丹殿下。

    1929年4月1日,进行筹赈中国豫陕甘三省旱灾。同月驰电中国卫生部,反对立法废止使用中医中药。

    1930年3月3日,通令族人遵守“婢女注册条例”,任何家庭皆不准买卖及典质婢女。

    同年5月15日推举黄树芬参与发起胡文虎倡导之“马来亚华侨运动大会”。

    1932年8月25日,反对英政府拟定外侨居留法令。同时七月,会长陈合吉与郭钦端倡办宽柔女校。

    1934年10月5日为本会领袖黄兆珪、陈合吉、黄树芬同膺勋衔举行盛大宴会,出席者八百余人,场面空前。

    1935年5月7日为英皇登基银禧,本会公演潮剧三天以表庆祝。

    1937年5月12日为英皇加冕大典,本会在宽柔举行提灯会和学生运动大会,以示庆祝。

    (九)火红的年代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日寇发动侵华战争。陈嘉庚领导南洋华侨总会,动员筹赈抗日。风云突变,我会领袖也收拾起歌功颂德的心情,奋起全面投入救亡运动。

    1938年1月11日,我会召集新山各社团代表大会,成立以黄树芬为首的救济祖国难民分会,工委除黄氏外,陈合吉为副主席,姚逸斋为总务及史联对为财政。1939年2月20日,黄氏当选柔佛州筹赈总会主席。其他担任要职者,有赵丽生、张开川、章文双、粘东生、陈松年等。经黄氏登场一呼,群山响应。抗日呼声风起云涌,筹赈成绩冠于全马,被喻为筹赈模范区。

    这期间的筹赈方式包括常月捐、土产捐、什货捐、献金、游艺捐(武汉合唱团)、节约捐、学生每月储金、卖花售物、寒衣、雨衣、胶鞋捐及自由公债等。经两年余共筹得叻币二百五十万元,伸合国币一千万。

    与此同时,推展以陈合吉为首的抵制购日货运动,精神动员大会,国民公约及侨胞公约之宣誓运动。发动妇女、青年及学生深入进行波澜壮阔的“华侨机工回国服务运动”,柔佛州共动员230人,分八批踏上征途,他们以血肉之躯,驰聘于滇缅路十万大山与深谷间,为保卫和平奉献了生命和青春。

    1941年12月8日,日本扩大侵华战争,进一步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天,日本空军偷袭珍珠港,日本陆军强行登陆吉兰丹、并且势如破竹长驱南下。12月28日,陈嘉庚号召组织“华侨抗敌动员委员会”,全面投入抗战行列。我会领袖史联对应中央医院要求,以福建会馆名义组织圣约翰救伤队,日夜不停救助伤民,沦陷前夕退入星州,其队员吴水红、李福南、郑伯福等人,在大检证中以身殉职。

    1942年1月20日,柔南有60名热血青年赴星,接受英军101特别训练学校约十天的军训,1月30日乘军车抵士乃德茂芭及泗隆港,成立抗日军第四独立队,开始柔南区的游击抗日。

    1942年1月25日起,日机大举轰炸新山,义兴路一带灾情最严重,死伤枕藉。

    1942年2月1日,新山正式落入日寇手中。英军炸毁长堤,退守彼岸,炮轰新山。殿下遭持挟押往峇株巴辖,予以善待。所有皇家军团成员,於较早时经遣返乡下,故无死伤。日军进入无人之境,到处奸淫烧杀。我会由于在筹赈时间,表现突出竟首当其冲,惨遭迫害。除黄树芬避难中国,逃过浩劫外,我会及筹赈会诸成员,大部惨遭日军屠杀。我会副理陈合吉一家十九口,尽遭杀戮。我会司理陈亚宝、新山筹赈会总务傅岳初,宣传部长连天仙,执要陈全奎、黄振悦、陈友六、洪祝三、谢少石、陈树典、郭潮城等皆因拒绝加入为虎作伥的“华侨协会”而从容就义。

    三年零八个月的法西斯统治时期,也是我会陷入暗无天日的时期,会务完全停顿,所有重要文档尽失。

    黑暗总有尽头,曙光总要重现!

    1945年8月15日,日寇终于无条件投降。我族人重见天日,举坡公众,莫不雀跃万分,互相祝贺。胜利的喜悦,溢满心头。

    我会劫后余生的战前领导人,马上聚集一堂,共商光复大计。当日即以华侨公所名义,假纱玉河百老汇戏院举行群众大会,以取回领导权。并即席公举顾问姚逸斋,正主席黄振杰,副史联对、徐文治;正总务罗嘉言,副叶泉;正财政蔡汉初,副陈炳凯;查账黄庆云、刘伟民;委员张福寿、纪采堂、郭远声、徐震雯等,组织复兴华侨公所筹委会,负责重新登记会员,筹募经费及为同胞解决紧急难题。

    日治时期,宽柔沦为日军据点,抗战胜利后,抗日军接管宽柔,我会代表史联对、徐文治、黄庆云、张福寿和郭鹤尧等人与抗日军代表展开二次谈判,终说服抗日军撤出,宽柔主权得以回归。

    1945年9月15日,我会假宽柔草场举行庆祝胜利大集会,到会群众数千人,同年10月10日举行扩大双十节庆典及大规模提灯会。

    1946年3月1日开始重新登记会员,一日之间,登记者达200余人。5月5日,委派罗嘉言出任以市政局局长为首的社会福利委员会委员,成功争取为各校学生注射抗肺病疫苗,另争取政府运来大批布疋,以平价分配予战后衣不蔽体之同胞。

    同年5月10日,派出五十余代表赴新加坡机场迎接筹赈总会主席、战前总理黄树芬归来。24日联合全市各社团学校数百人,设筵接风。会上黄振杰力请黄氏复出,重新领导华社。

    1946年6月12日是富有历史意义的一天,我会召集会员大会,讨论振兴会务。会上咸认“柔佛华侨公所”一名已不合时宜,故一致通过改命名为“新山区中华公会”,并通过取消总理制改为理监事制度。

    至此成立了24年的“南洋柔佛华侨公所”,也光荣地结束她的时代使命。

    (十)悲欢岁月

    1946年7月2日,新山区中华公会正式成立。首任理事长黄树芬,副史联对、黄子松,正总务郭远声,副罗嘉言,财政蔡汉初。监事长徐文治,副郑荆伦,黄振杰。当日会员大会决向华侨银行提取战前筹赈存款五千元分配各区,作为捡拾殉难同胞骨骸费用。即席亦成立殉难同胞建碑委员会。这期间,亦多次发起鸣冤控诉大会,向日寇发出追讨血债的强音。

    时理事长黄树芬进谏柔佛苏丹,蒙慨赠哥文茶路六亩地,供建新山区华侨殉难公墓和牌坊一座。

    1947年3月17日,数千人为公墓举行安葬及公祭仪式,场面悲壮肃穆,两千余受难英灵,从此得以安息。同年礼聘许惟心教授编著《日寇之祸华侨殉难义烈史》,留作千秋纪念。

    公会复办之初,假借福建会馆为会址,后迁中华商会办公。1948年中局势动荡不安,黄理事长犹亲率理事,远至古来、士乃等地募捐,筹集二万八千元,向中国银行购得惹兰依布拉欣双层店屋一间,作为会所。不久,由于当局颁布“紧急法令”,局势更形险峻。我会受邀组织华人辅警,由当局发给枪械训练,保卫地方安宁。同时设管理委员会,由拿督黄树芬及陈宝锦分任正副主任,郭鹤青掌财务,聘洪伟能上校为队长,一切经费,皆由本会筹借。期间,本会及属下五帮会馆,协助当局为广大市民办理签发居民证。

    1949年3月5日,获州政府拨赠古文茶地十五亩以辟为新义山。1951年4月8日本会拨款赞助在亚依淡建立柔佛华侨殉难公墓。

    复办至独立日前,我会除处理日常华社福利事务外,也开始对政府事务作出积极反应。如1949年拿督黄树芬出任柔州立法议员。1951年推举张愈昌代表出任市政局议员,1952年协助民选市议员选民登记及协助政府销售安全公债。

    在这期间,我会还进行了两项深具历史意义的工作。其一是响应创办南洋大学,其二为积极参与争取华人公民权的斗争。

    1953年陈六使号召倡办南洋大学,我会积极投入广召会员及协助推动各阶层同胞,以义演、义卖、义驶、义剪的方式为南大筹款,成绩冠于各地。波澜壮阔的南大运动,影响深远,对新山华教的蓬勃发展,以及在60年代,宽柔中学拒绝接受改制,而成为全马第一间纯民办独立中学,都有一定的催化作用。

    1956年4月27日,我会派出代表,出席吉隆坡举行的全马华人社团代表大会,讨论争取公民权的重大问题,并提呈新山县华人社团的六点综合意见,包括:一,凡在马来亚出生者,应成为当然公民;二,在马居住五年以上而愿效忠马来亚者,应享有公民权利;三、各民族学校以母语为教学媒介,各民族语言文字列为官方语文;四、凡公民享有土地、政治、经济、教育之平等权利;五、反对任何种族及宗教歧视。

    1957年8月31日,我国在各民族人民携手合力争取下,终告独立。我会成立庆祝独立委员会,并兴造中国式牌楼一座以表庆祝。在独立之后的几年,在世代发展潮流的冲击下,我会所扮演的角色更形繁重。

    1958年,我会拒绝政府调换会址的建议。时公会会所已成危楼,延至63年起积极筹建公会大厦,获拿督黄树芬、拿督陈锦泉、刘南辉局绅、拿督陈稳谦等献捐巨款。1966年,我会高四层楼的新大厦终于傲然屹立於新山市中心。同年6月18日恭请柔苏丹殿下主持剪彩启用仪式。

    1967年,我会购得哥打路新义山六十余亩。

    1969年5月1日,本会响应创办独立大学运动,成立独大柔佛分会及新山区会,以示诚意支持。

    1972年9月2日,我会假宽柔中学举行五十周年金禧大庆。并於1975年出版五十周年金禧纪念特刊。主编陈宝锦、教育组主任罗嘉言等,为我会早期历史,留下珍贵鸿文。

    鉴于华教在我国的处境日愈艰难,本会于1974年6月9日成立“新山县中华公会联合各华人注册社团筹募宽柔独中发展基金委员会”,以捍卫宽中的生存与发展,并为宽中筹获第一期发展基金一百万元。

    华小是华教的摇篮,华小办不好,独中的前景也不乐观。1976年,由于发现新山华校面对学生爆满之患,我会乃毅然献出古文茶一段六英亩的土地(其中三亩半为原殉难公墓地)作为兴建华小新校舍。宽柔一小於1977年搬入启用。

    1976年底,本会以每尺四元价格购下大马花园29,440平方尺地段,作为大会堂用地。

    1977年公会获批准注册为非盈利有限公司,并於1979年正式实施。而公会最高理事长也改称为会长。

    1979年在会长拿督郭鹤尧倡导和奔走下筹得十万元,公会另集资共五十三万元,在义兴路义山建造一座现代化火化场,目的在鼓励火葬,并期望一劳永逸解决葬地不足问题,这座现代化火葬场于1981年10月启用。

    1980年7月15日本会购下振林山路地段194英亩供新义山用途,地价一百四十五万元。不敷款项向银行透支,由拿督郭鹤尧担保。由于是项贷款每月需承担利息七千余元,对公会是一项沉重负担。其时署理会长拿督刘南辉极力主张筹款以清还透支。随后公会成立拿督刘南辉为首之委员会进行筹募义山基金及生基地推售,两项运动筹得76万元。还清银行贷款,公会之财务负担始获得解除。

    拿督郭鹤尧在任会长期间,尚为我会作出一项重大贡献,在他锲而不舍努力下,终于1981年4月取得庭令。使我会重新拥有直律街包括柔佛古庙和宽柔小学共四个地段的主权。

    (十一)千秋业迹

    1977年至今,是新山中华公会成立以来会务活动最蓬勃的时期。在这二十年内,会员从五百名激增至目前的一千余名,其中社团会员占四十多单位。由总务黄复生及陈忽扬推动下成立的教育工作小组、社会工作小组及妇女工作小组(简称三工作小组),把本会活动带入了一个新的高潮。1985年6月,本会继成立时事研究小组,两年后又成立华青团。

    80年代是民族权益日遭侵蚀的年代,我会及属下各小组举办了多次有关经政课题的研讨会,用以启迪民智。其主要者有1985年10月的“华社面对的课题”讲座会;1986年4月间千人出席的“推动全国华团宣言,贯彻民权九大目标”研讨会;参与1987年10月峇株高小师资问题大集会;以及诸如1989年4月“国家经济前景”、1989年10月“九十年代的挑战”、1990年6月“跨越九十年代的民主政治”及1991年8月“经济纲领展望”等研讨会。

    我会秉承先贤创会宏愿,继续成为新山县推动华教发展的主力,除例常拨出巨款捐助各华小发展基金外,亦不间断地召集及联合各华团,为宽中及后来的南方学院进行筹募建校经费。其主要者有1977年筹募宽中第二期发展基金100万元;1980年至1982年筹募宽中第三期发展基金共60余万元;1983年9月宽中行义走及千人宴筹款46万元;1984年9月义走筹款37万;1985年9月宽中千人宴筹款16万;1987年9月宽中行筹款70万;1988年9月宽中万人宴筹款46万;1989年9月宽中万人宴筹款100多万及捐助廿四节令鼓;1990年6月精英文化义演及薪传庚午运动,为宽中筹款114万。

    1991年起我会成为催生南方学院的主力,除拨款100万外,于7月间成立新山县筹募南院首期发展基金工委会,同年11月举办“十大歌星义演”,为南院筹得110万;1993年7月组成“鹰之旅”新山县工委会,为南院筹得166万元;1995年4月“虎啤群星义演”及5月万人义宴,为南院筹得200万,1996年2月起展开“金砖献南院”,高尔夫球义赛及1997年6月“薪传南院万里行”,共筹获100余万元。

    我会各小组在推动文化事业方面不遗余力。除日常举办各种课程外,社会组于1986年起联合各小组和各青年组织承办大型中秋园游会;教育组于同年联合福建会馆教育组,主办中学华语辩论会,皆首开全马先河。青年团从1988年至1992年,不间断地举办“周谈会”,妇女组也在过去数十年来,为妇女生活举行了无数次多姿多彩的活动。值得一提者,社会组于1985年9月组成先锋工作组,召集了三十个团体约五百人,参与义山的美化工作;教育组从1993年起,连续举办亚太区日侵殉难者追悼会等。

    1988年4月,我会主办第九届全国舞蹈节。

    1989年8月,我会联合新山中华工商总会,开始出版《新山华讯》。

    我会例常活动除上述各项外,从1982年起,每年都举办新春团拜和施赠贫苦老人及为青年男女进行婚姻注册;1989年起举办民族亲善与团结交流会;由古庙管委会主持的古庙众神出游,亦经历百年不断。

    1991年12月29日古庙山门被拆风波,我会经受了严峻的考验。1992年5月17日会员特别大会是公会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广大会员团结一致,坚决维护公会的完整性,使公会得以继续在各领域引领社群,造福社稷。

    1994年起,本会在会长兼古庙修复委员会主席林俊民领导下发动为古庙筹募150万修复基金,1996年初,象征新山华社五帮凝聚力及见证新山开埠和发展的历史古迹-柔佛古庙,终于以崭新且宏伟壮观的姿态,屹立于新山的心脏地带。

    为了使历史不被淹没,我会从1996年起,决定广泛进行新山华裔史料搜集运动。并于2000年4月30日正式推介《柔佛古庙专辑》及《新山中华公会75周年纪念史料特辑》。我会亦于1997年中进行一系列“老新山话当年”讲古会和“留住历史”摄影比赛。

    1997年11月29日,我会假宽柔中学举行“75周年会庆大典”,近百名曾在公会理监会及各工作小组服务超过十年以上的先辈同仁,皆受颁珍贵纪念品。用以表扬其经年累月默默耕耘的服务精神。会上亦首次采用多媒体动画影片介绍公会简史。

    同年12月7日於宽中大礼堂举行全国华人爱国运动大集会,与会者包括各党团青年组织及公众人士近千人。大会宣读宣言并通过十七条提案,并於1998年1月5日提呈我国首相。

    1999年,立百病毒肆虐,无数猪农生计备受打击。5月9日本会假南方学院举办“爱心救猪农”万人慈善晚宴,为受灾猪农募集善款,筹获义款37万馀元。

    此外,为了配合2000年承办的第十七届全国华人文化节活动,中秋节期间首次推出为期十八天的“万盏华灯庆中秋”系列活动,以为文化节筹备工作提供基本联系网络及提供文化节目基础。

    2000年,第十七届全国华人文化节如期於9月9日及10日假南院举行开幕及闭幕礼,以“回归历史,再造辉煌”为明确思想性的主题,旨在提升华人文化节的内涵;首次纯粹由本地文艺工作者所创作及编导的大型史诗歌舞剧《南方之路》,并首次推出深具民族色彩的“千秋鼓”,把华族表演艺术提高到另一层次。

    是届全国华人文化节尚有其他创举,包括:搬演祖先南来开辟陈厝港的一幕,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海上香火传承之旅;第一次以老街巡礼方式举行文化节大游行兼万人提灯大会;主办“华人历史古迹研讨会”,唤醒华社重视本身的文化历史及保护古迹的重要性;成功动员全柔超过十五个地区举行火炬传承仪式及文化节活动。许多乡区如士乃、亚依淡等小镇也首次举行大型文化活动,笨珍区三十年来第一次举行文化节大游行。

    是次文化节获得各界人士的极大赞赏与支持。

    2000年2月1日,《新山华讯》创刊十周年及进行改版,本会也特别为此隆重推介革新号《新山华讯》。《华讯》不只在封面与排版上做出更动,其内容也开始报导新山区,甚至新山区以外相关华团的消息,而不只是向会员传达本会会务。

    2000年4月22日,新山中华公会图书馆正式开幕启用,为普罗大众提供各类型软性、消闲及实用性书籍。本图书馆也是新山唯一收集华团剪报资料、社团会讯、期刊及视听资料的图书馆。

    2002年1月,为协助筹募宽中古来分校建校基金,本会推出〈壬午传薪丶力创分校〉筹款活动,为建校基金筹获近二百万元,成绩斐然。

    2002年9月8日,本会联合新山县各华团筹办〈东南亚华文资料中心〉基金文化义宴,共筹获基金三十馀万元,超过原定目标二十万元。

    为庆祝成立80周年纪念,本会自2002年7月开始至11月期间,推出多项庆祝活动,其中包括:出版新山中华公会历史纪录光碟-《地极传奇》、主办〈走过八十、展望一百〉全日研讨会、走访本埠约105个华团、出版《天长地久-新山中华公会婚姻注册部20周年纪念专辑》、举行古庙庙会、举办〈南离艺篇〉文化汇演、第四届万盏华灯庆中秋、第十七届新山中秋园游会、〈中华行、老街寻〉活动、会庆晚宴等,皆获得热烈反应。

    2004年9月18日,本会正式迁往新落成的“中华大厦”,并於11月28日由柔佛州务大臣拿督阿都干尼为中华大厦主持落成开幕,标志本会又进入一个崭新的里程碑。陈国谦图书馆及丹斯里高级拿督张愈昌博士会议厅则于11月13日举行启用仪式。

    同年12月26日,印尼发生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人命伤亡人数超过二十万。本会通过属下青年团及柔佛古庙管委会联合推动赈灾物资收集活动及筹募救灾基金,得到空前回应。筹获善款RM 1,056,762.58及两大卡车与五十多趟小型罗厘载送各种救济品及白米。

    2005年2月23日,本会辖下柔佛古庙管委会与婚姻注册部首次在柔佛古庙主办〈百年古庙庆元宵结良缘〉婚姻注册仪式,共有廿对新人于古庙殿内五尊神明前宣誓结婚。

    2005年9月17日,本会假新山宽柔中学举办第二十届新山中秋园游会,并开始收集资料出版《新山中秋园游会廿年回顾》记录光碟。

    鉴於本会会员大部分集中在市区,少数在东北区及西北区且会员年龄多趋向老化,为了弥补及平衡现状,本会特成立东北区联络委员会,襄助会务并广招新会员以增强组织。首届联委会于2006年1月22日举行就职仪式。

    本会成立柔佛古庙关怀基金会,以负起推广慈善公益、关怀社会及服务社群的爱心使命。为充实基金会规模,特于2006年12月23日举行“新山名人慈善演唱会”暨创会慈善晚会,成功筹获善款约十五万元。

    鉴于新山治安败坏的问题日趋严重,且犯案手法日益残忍,导致多名受害者死亡或身心受重创,已导致新山区内人心惶惶。本会特联合五帮会馆于2007年6月16日,在本会大厦八楼大礼堂举行“十万火急拼治安”大集会,当天场面热烈,整个礼堂爆满,座无虚席,并获得表格签名与网上签名共364,874人,由本会移交备忘录予内政部及柔州总警长。

    时任副首相拿督斯里那吉及柔州总警长拿督胡申依斯迈亦立刻宣布多项紧急措施,以在长短期内改善新山治安问题,包括:设立新警区、增派警员及增加警方巡逻车、接受中文报案及可通过华团报案等措施。本会也于较后时成立治安委员会负责推动多项重点工作,以协助提升新山治安状况。

    2007年5月23日,本会辖下西北区联络委员会正式成立,并协助广招西北区会员。

    2008年4月21日,本会及新山中华工商总会联合五帮会馆选派120人代表前赴吉隆坡迎接北京奥运圣火抵马。

    同年五月间,本会发起“川缅灾民赈灾基金”,推出“天地无情,人间有爱”赈灾义演,共筹得RM815,805.35。

    5月29日,本会联合各华团16单位召开紧急会议,针对“实行限制外国车辆30-50公里外打油新措施”进行讨论,并向国内贸消部提呈反建议。

    本会拨款10万令吉,设立“纪念陈徽崇音乐教育基金”。

    本会接受Ernst & Young公司之内部审计报告书,特聘请一位内部审计员专职处理内部审计工作。

    2009年3月31日晚,本会及各华团近百名代表出席与警方代表交流会,本会会长林奕钦代表华团提呈一份备忘录予警方。

    在邓文村国会议员的带动下,联合本会及五帮会馆于4月25日公布五帮会馆承诺计划成立文物馆。

    本会属下的“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于10月3日,由州务大臣拿督阿都干尼主持开幕。与此同时,“陈旭年文化街委员会”提出打造文化街的概念。

    本会通过WINCOM SOLUTION S/B承包重写及整合各部门公会系统,以建立中央电脑连线系统提升服务。

    2010年10月23日,本会88会庆/文物馆周年暨筹募文化节活动基金晚宴假南院举行。第27届全国华人文化节(新山区)由本会承办,本届主题“一个大马,万种风华”,举办日期为10月5日至7日。文化村主要展出八个主题,包括:“南院大学之道”、“古庙百年游神盛会”、“本会2001-2010十大光辉事迹”、“宽中”、“大马国家文化遗产”、“24节令鼓与高桩舞狮”、“一个大马万种风情摄影展”、“中华书艺展”、“一个大马美食节”。文化大汇演于10月6日在南院举行。文化节于10月7日闭幕。

    本会承办华总2010年度代表大会,于11月6日假百丽宫酒店举行。

    中华大厦装修工程完成,大厦外观及内部设备焕然一新。

    2011年3月间,日本发生大地震。本会于3月24日发起为期一个月筹募“日本大地震赈灾基金”。筹获义款RM29,558.25。

    为配合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举办“孙中山与柔佛”特展,展出为期半年,同时于6月25日,文物馆管委会联合南方学院举办“孙中山与柔佛学术研讨会”。

    2012年1月28日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宣布柔佛古庙游神申遗获准被列为国家文化遗产,并于2月12日晚出席游神盛会上颁发证明书予中华公会会长林奕钦。

    为庆祝本会成立90周年纪念,除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外,并于12月23日晚举行盛大的会庆联欢宴会。

    总结历年来新山中华公会所扮演的角色,毫无疑问的,这个新山华人社会的核心组织,对华社政经文教各领域的发展扮演了极大的作用,并曾经作出极大的贡献,而在推动、提升新山市区精神文明的文化艺术活动,以及由小学到大专教育的软硬建设及社会慈善工作岗位上,都一本义兴公司的优良传统,维持着不分帮立派的精神。但是,随着历史巨轮的推进,随着社会发展的日益繁杂,她今后所肩负的任务将愈来愈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