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燕萍:放生的智慧 | 中国报 Johor China Press
  • 最热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吴燕萍:放生的智慧

    新山办事处高级记者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近期有网民揭露,新山百万镇大桥下的地不佬河河口经常有民众前往放生鱼类,但由于淡水鱼不适合在咸水区域生存,导致不少鱼群被放生不久,就开始奄奄一息,甚至死亡。

    放生在佛教属一种善行,不少佛教徒为积福积德,不时都会在庙裡进行祭拜仪式后,就带著自己买或养的活鱼,到海或河里放生,以期原本被捕受困的鱼重回大自然,享受自由。

    整个仪式目的是好的,但问题就出在大家忽略鱼儿的品种和生存条件,将淡水鱼放在咸水区或咸水鱼放入淡水区,以致本来是要放生,最后变成杀生,本末倒置。

    其实,鱼儿种类繁多,当中也有凶猛的鱼和温驯的鱼,笔者记得小时候,家裡附近有一个公园,公园池塘原本饲养很多日本小鲤鱼,居民们都爱到公园饲养鲤鱼和散步。

    不知何时开始,池塘开始引来民众前来放生鱼群,导致池塘鱼儿种类越来越多,并且一些凶猛的鱼还会攻击体积小和温驯的鱼儿,令鱼塘开始出现有死鲤鱼情况,渐渐池塘就再也不见鲤鱼了。

    同时,原本水质清澈可见鲤鱼的池塘,也因为越来越多人放生,最后池塘的水也变得浑浊,难以再看鱼儿自在游泳的情景。

    笔者认为,放生是好事,但放生者应先了解放生鱼种特质,再寻觅适合的地点放生。

    同时,公园池塘也不是最佳放生地点,因当局设计池塘美化公园时,通常都计算好鱼群数量和水质,如果被民众胡乱增加鱼群,绝对可能破坏池塘生态吗,所以不建议民众到池塘放生。

    放生是好事,但放生者必须拥有足够智慧,否则放生随时可能变杀生,也破坏自然生态,积福可能变折福,所以应该谨慎行事。

    ⬇⬇ 相关新闻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