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睡眠障碍 疲惫 过度担忧 可能患上“精神官能”疾病
(峇株巴辖27日讯)麻坡家连家精神健康关怀协会主席刘建利医生指出,精神病这字眼会让大众感到困惑与不安,主要是因为很多人不明白精神病的种类与分别。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他说,如果一个人出现持续睡眠障碍、容易疲惫、力不从心、过度担忧、坐立不安,或生理上出现无法找到原因的头痛、肠胃不适、心悸、胸口闷及持续不开心,那就有可能患上“精神官能”疾病。这就是一般医学归类为焦虑、忧郁及压力引发的疾病。
“此外,也有人患上较重型的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思维失调)及躁郁症。思维失调的病患会有幻听及疑心妄想,往往自言自语,无法清楚表达自己。”
刘建利说,躁郁症则是病患情绪大起大落,分为狂躁及忧郁期。
刘建利也是卫生部促进精神健康顾问团成员。他日前受邀到峇株巴辖恩惠堂,主讲精神教育课程时说,卫生部非常关注国人精神问题,尤其青少年问题。
他也分享强迫症、老人失智(痴呆)症、儿童及青少年精神课题,并分享如何预防精神病患的自杀及暴力事件,指导家属如何克服压力,活得健康。
刘建利说,每人都有头脑,但一般人对于头脑的操作却一知半解。头脑协调情绪(喜怒哀乐)、行为、肢体动作、记忆、睡眠等功能。当头脑受到心理压力、生理疾病及遗传基因影响,就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调,进而引发不同类型的精神疾病。
他呼吁大众摒弃歧视精神疾病的心态,也不要抗拒药物治疗。
他认为必须加强在社区宣导工作,因华裔社会普遍对西药的不正确印象,是副作用很强,还会伤害肾脏及肝脏。
“药物治疗虽不是绝对可以医好精神疾病,不过当脑部内分泌失调时,专业医生配给适当的精神科药物,对症下药,在调理一段时间后,会让患者情绪稳定,改善睡眠,提升专注力,减少幻听及妄想,甚至减少一些消极或悲观念头。”
他说,网络上一些关于精神科药物的资讯,出现偏差,导致民众受误导。现代科学进步神速,很多欧美科学家在鉴定有关药物对人体安全后,才被批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