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为宽柔基金会筹募20万 书艺协会捐35作品义展 | 中国报 Johor China Press
  • 最热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冀为宽柔基金会筹募20万 书艺协会捐35作品义展

    陈慧芳(坐者右起)、陈再籓、萧光华、杨金荣、刘一其和杨福貽等人,呼吁民眾出席“翰墨先贤——姚拓.黄国彬书法义展”。

    (新山12日讯)柔佛书艺协会将捐献我国翰墨先贤姚拓及黄国彬生前留下的35幅作品义展,以期為宽柔基金会筹募20万令吉,造福更多贫寒子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由宽柔基金会主催,并由柔佛书艺协会、全球宽柔校友会、南方大学学院文物与艺术馆、南方大学学院马华文学馆,以及柔佛州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翰墨先贤——姚拓.黄国彬书法义展”,将于本月23日至30日,上午10时至下午5时,在南方大学学院文物与艺术馆举行。

    黄国彬80岁时所作的兰亭集序。

    宽柔基金会主席萧光华昨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姚拓及黄国彬早年在二战时期南来,并坚持推动书法,其精神令人敬佩。

    他说,该会自80年代创办以来,发放福利金给宽柔中学退休教职员,更為贫寒子弟提供援助金,而这次举办“翰墨先贤——姚拓.黄国彬书法义展”,除了弘扬中华文化,让公眾鑑赏姚拓及黄国彬生前留下的书艺作品,更希望推动慈善事业,将所筹募的款项全数纳入宽柔基金会,造福贫寒子弟。

    姚拓晚年的元曲书法作品《秋》。

    他说,该会的筹款目标為20万令吉,这次义展也获内陆税收局特别给予免税的准证。

    马来西亚七大乡团协调委员会主席拿督张润安于本月23日主持开幕仪式,宽柔基金会信託董事曾振强于本月30日主持闭幕仪式。

    黄国彬壮年时的对联作品“静夜不嫌鱼读月,閒时还爱鸟谈天”。

    此外,南方大学学院文物与艺术馆馆长陈再籓说,该馆是“捡到便宜”,才能够作為今次义展的展览场地。

    他说,该馆的理念是强调书法作品必须要公开展示让公眾欣赏,与展览的初衷不谋而合。

    出席者包括全球宽柔校友会副会长陈慧芳,以及柔佛书艺协会顾问杨福貽。

    杨金荣(左起)与姚拓為忘年之交。(受访者提供)

    杨金荣捐出黄姚35作品

    柔佛书艺协会主席杨金荣书法师承黄国彬,并与姚拓是忘年之交,杨金荣通过柔佛书艺协会捐出黄国彬及姚拓35幅书法作品义展。

    杨金荣说,在黄国彬老师逝世之前,曾交代家人其遗物包括墨宝和书法作品皆交由他管理,是这个机缘下获得黄老的翰墨。

    “而姚老则和我是忘年之交,我在1995年认识姚拓后,便常聊到书法,更常常交换彼此的书法作品。”

    他说,每逢他去拜访姚拓时,都会获赠一些姚拓晚年的墨宝,而因此收集了一些,此次便透过柔佛书艺协会捐出两位先贤的一些墨宝义展。

    “这35幅书法作品姚拓占20幅,黄国彬占15幅,多数是他们晚年的作品。”

    他也透露,黄国彬和姚拓一生中的经歷有不少相似的地方,其中两人是同一年出生、书法上以行书為主、并都是居住在雪州八打灵再也。

    陈再籓(左起)、萧光华、杨金荣、刘一其和杨福貽,展示姚黄二老的书法作品。

    刘一其:不能只收藏欣赏

    柔佛书艺协会顾问刘一其指出,书法作為中华文化的精粹,收藏起来供自己欣赏的意义不大,更应该将书法艺术给予普及。

    他说,若将这些翰墨先贤的作品收藏起来的意义不大,為此当下他与杨金荣便开始思考如何将这批先贤的书法推而广之。

    他坦言,搞书法艺术者最大的出路,在于如何的将书法艺术与社会结合,光是收藏欣赏是不够,应该纳入社会公益。

    “因此,我们希望让书法艺术回归到教育当中。”

    姚拓(左起)生前挥毫时下笔如有神,杨金荣、梁振康、拿督郭洙镇及钟正川仔细欣赏。(受访者提供)

    姚拓晚年书风稳重

    姚拓(1922年11月9日-2009年10月7日),原名姚天平,又名姚匡,少年时曾从军并歷经艰苦的军旅生活。

    1957年,他携妻女南来并担任《学生週报》主编,同时也参与纯文艺月刊《蕉风》的编辑工作。

    姚拓也是马华文坛具有影响力的作家,其作品涵盖小说、戏剧、散文等等,在马新两地甚至是香港文学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姚拓

    杨金荣评论姚拓的书法作品时强调,姚老的字飘逸脱俗、予人瀟洒、流畅之感,晚年时则人书俱老,书风趋于稳重。

    他以姚拓晚年元曲书法作品《秋》為例,和姚拓早年的灵动和锋利有所区别,在用笔上已相对的拙,显现出拙气。

    “书法家们要达到人书俱老的境界,书法家除了要很熟悉字体以外,更需要在笔墨间体现文采,是一生中最巔峰的作品之一。”

    前首相敦阿都拉(右)也欣赏过黄国彬生前现场挥毫的魅力。(受访者提供)

    黄国彬7岁开始学书法

    黄国彬(1922-2006),出生于中国广东省新会市杜阮镇的书香世家,他从7岁开始学习书法,父亲更曾对他说:“字乃人衣之冠。若写一手好字,便似身上一件漂亮衣裳,会受人尊敬。”

    他在1937年下南洋后,仍然坚持不懈,日夜修炼书法,更虚心向书法界的前辈请教,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黄国彬生前常在其书房挥毫。

    杨金荣评论黄国彬书法作品时指出,黄的书法相较姚拓书法纤细瘦长,其书风更為浑厚。

    他说,黄老虽以写大字而闻名,但是其写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却是以小字呈现,写的清秀有力,虽然当时已经80岁,但是仍不减年轻时的风范。

    黄国彬晚年的生活,常优閒地在其书房挥毫。

    ⬇⬇ 相关新闻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