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菜饭有小蜈蚣 15令吉“封口费”解决? | 中国报 Johor China Press
  • 最热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杂菜饭有小蜈蚣 15令吉“封口费”解决?

    (新加坡17日讯)吃杂菜饭惊见菜里有小蜈蚣,男子声称质问摊位员工时,指对方只笑着道歉并给5元(15令吉)“封口费”。摊位助理回应说,想退回的五元是“饭钱”,并非“封口费”。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巫艾伦(31岁,行销人员)昨天下午1时45分左右,与4名同事到菜市路的一家咖啡店吃午餐,他扒了两口饭,竟在自己的菜饭中看到一只小蜈蚣,让他胃口尽失。

    他随后端着那盘饭质问摊位助理,也拍下视频。

    巫艾伦在盘子里发现一只蜈蚣,胃口尽失。(受访者提供)

    巫艾伦受访时说,他当时又饿又累,才吃两口饭就有状况,加上摊位助理嬉皮笑脸,似乎没在认真看待此事,他才怒火中烧,态度变强硬。

    他说:“如果不小心吃下去,有事的话谁来负责?”

    巫艾伦称,摊位助理要给他五元解决此事,但他觉得这不是钱能解决的,所以拒绝了,并表示将向投诉当局,让当局派人来检查摊位。

    “这不是第一次了,我的同事也说曾在吃饭时看到菜虫。”

    记者今早走访该杂菜贩摊,昨日与巫艾伦对话的李宝健(36岁)说,五元不是“封口费”,是退款,可是对方拒绝了。

    他说,自己原本希望能当下解决问题,建议给10元,可是对方态度强硬,仍然拒绝。

    对于笑着道歉不当一回事,李宝健说:“我的英文不好,也不知道要怎么回话,所以才笑脸应对。”

    杂菜摊另一助手曹肇轩说,他们频频道歉,但对方一直不肯接受,只好打电话通知老板。

    巫艾伦指杂菜摊助手想用15令吉封他的口,不把他的投诉当一回事。(受访者提供)
    李宝健:已有执法人员到摊位检查。

     

    “开价”3000凸显问题严重性

    摊位助理指行销人员要1000元(3000令吉)解决此事,后者解释自己志不在钱,“开价”1000元是希望摊位老板回电,要他们认真看待并处理这件事。

    李宝健说,自己有心解决这事情,曾提议给对方50元(150令吉),但对方拒绝,还说要1000元才肯罢休。

    巫艾伦则解释说,李宝健想用钱来解决事情,但他不认为这是钱能解决的。“我敢敢开口要1000元,因为我知道他不可能会给,这是为了凸显问题的严重性。”

    巫艾伦说,他只是希望老板致电道歉,确保以后不会再有同样的事发生。他声称,有叫李宝健转告老板,在傍晚6时之间联络他,但他他一直等不到电话,因此向食品局举报此事。

    李宝健说,他一再道歉,也承诺今后会更仔细清洗蔬菜,但对方都不接受。

    ⬇⬇ 相关新闻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垃圾屋养肥蟑螂蜈蚣跳蚤 30义工清理7小时

    (新加坡7日讯)八旬阿叔患“囤积症”,身陷“垃圾屋”,养肥了数百只蟑螂、蜈蚣和跳蚤,30名义工上门清理7小时,让单位焕然一新!

    《新明日报》报导,这名82岁阿叔住在亨德申路第93座组屋一个两房式单位。

    由于喜欢堆积杂物及衣物,屋内只留下一条很窄走道。由于卫生环境糟糕,垃圾屋也滋养了数百只蟑螂、跳蚤,甚至蜈蚣。

    阿叔家中堆满杂物,只留下了一条小走道。

    获悉状况后,“让希望活下去”创办人行善女侠潘迎芬,带领着30多名义工,昨天早上9时30分前去帮忙清理。

    潘迎芬说,要说服阿叔清理房子并不容易,需对症下药,说话也要有技巧。

    “有些人囤积物品是为了卖钱,也有人是因为寂寞、空虚,被包围着就有安全感,了解了原因后,我们才能沟通,再按照意愿清理。”

    她强调,不能要求有囤积习惯的住户马上改变,应该教他们规划存放。

    根据义工团队拍下的视频,潘迎芬说服阿叔时就提到,“你邀请我们来,给我们义工一个学习的机会,做一个有好品德的人。清理屋子的东西,整理好、规划好,都按照你的意愿。”

    阿叔同意后,义工们前后花了7个小时清理,阿叔还感谢说:“屋子变漂亮了”。

    义工在清理时发现蟑螂、蜈蚣和跳蚤。
    潘迎芬带领义工到阿叔家帮忙清理。

    每50名新加坡人当中,就有1人出现“囤积症”。

    资深心理医生陈梓金指出,导致囤积症最常见的原因有3种,分别是抑郁症、强迫症及焦虑症,这些经常发生在老年囤积者身上,孤独也会使囤积行为加剧。

    “许多老年囤积者都是独居,或是与支持他们囤积的配偶一起生活,配偶去世后,情况会进一步恶化。”

    他也指出,孩子一般不会过于干预父母的囤积行为,因为他们不想给父母贴上精神不正常的标签。

    但他提到,囤积症在早期阶段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只是大家对于囤积症的意识并不强烈,误以为这只是一个坏习惯,而非精神健康问题。

    ⬇⬇ 相关新闻 ⬇⬇

    ⬇⬇ 最近新闻 ⬇⬇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