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这条街 寻找小时候好滋味 | 中国报 Johor China Press
  • 最热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回到这条街 寻找小时候好滋味

    ★地点:新山锦堂花园★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报导:吴菊君
    摄影:张来星、吴菊君

    (新山25日讯)在新山有那么一条街,汇集老新山人的传统美食,让迁移在外地或新花园区的老新山人魂萦梦牵,回到这条街,寻找小时候的好滋味。

    新山锦堂花园面积小,也只有一排店屋,但就有汇集了数间老新山人,难以忘怀的传统美食。

    近来再次面对征地风波的锦堂花园,是新山最古老的花园之一,它建于60年代,占地面积不大,主要的商业区只是短短的一条街即士多利街,仅有13家店面,店面外观朴实却是卧虎藏龙,当中有不少摊主在当地开业有20多年至30多年,并已传承给第二代,甚至第三代接手。

    其中位于店屋角落,依旧挂上青色招牌的士多利茶餐室,已传承第二代,该店售卖的椰浆饭、米饭及乌达,是该店的黄金早餐组合,甚至交通部长陆兆福南下新山工作访问,也要到该店吃早餐喝咖啡。

    另外,自1949年创立营业的香蕉叶饭餐馆Kerala,在今年3月23日便进入70年历史,新山享有盛名,说到他的香蕉叶饭,老新山人都会竖起拇指赞好,并将它比喻为全新山最好吃的香蕉叶饭。

    Kerala餐馆的香蕉叶饭,也吸引新加坡客前来品尝。

    这间具有70年历史的老店,当初是在新山依布拉欣路营业,之后迁到现址营业数年。

    据老新山人口述,老板特爱清洁,若员工不照顾卫生,就会挨骂。

    另外,同排的亚松客家面的知名度,也不遑多让,无论是面条还是手工番薯鱼丸,都受食客欢迎。

    本地顾客冲着亚松番薯手工鱼丸,慕名而来。

    还有营业多年的秋波咖哩鱼头,有不少咖哩鱼头的煮法,但要吃请趁早,该店的营业时间上午11时至下午3时。

    秋波咖哩鱼头同样传承第二代,多样化的煮法,仍旧吸引老新山人回去捧场。
    一个简单的米粉配乌达,足以掳获人心。

    越简单越用心

    简单的米粉,才是主角!

    士多利茶餐室第二代传人尤俊宏(40岁)说,越简单的东西,就得越要用心做。

    庄逸珍(左起)及尤俊宏端出香喷喷的炒米饭及乌达。

    “来这里的顾客,可以只吃一碟米粉,不加任何配料,就是要吃它的原汁原味,他们就是要找回当年小时候的味道。”

    他透露,住在新山东北区居民,都会特地前来这里吃早餐。

    不少迁移外地或新花园区居住的新山人,一有机会便会回到士多利茶餐室,品尝早餐黄金组合。

    一切静观其变

    此外,现年70岁的士多利茶餐室老东主庄逸珍忆述,他们在60年代初,是在新山德教会紫书阁对面的店屋售卖早餐,同样是售卖椰浆饭、炒米粉及乌达;直至1985年,政府要进行扩建道路工程,当地4间店面被铲平,她也被迫搬迁到士多利路继续营业。

    如今虽然已传承给儿子经营,但她仍负责烹煮椰浆饭、炒米饭及自制三峇辣椒。

    她透露,顾客获知当地或被政府征地,已询问他们未来将搬到哪里营业。

    但她坦言,还未有打算,一切静观其变。

    亚松客家面和番薯手工鱼丸,都超高人气。

    受退休人欢迎

    番薯手工鱼丸是亚松客家面的活招牌,弹性十足的番薯鱼丸配搭调味清淡的客家面,深受退休人士的欢迎。

    这个客家面已传承给第三代王继弘(28岁)。王继弘受访时说,位于锦堂花园的亚松客家面营业时间仅有3年,摊位全交由姑姑打理,至于他仍在新加坡继续担任厨师的工作。

    “婆婆以前住在新山鲁马固打组屋区(俗称15楼)时,便手工制作番薯鱼丸售卖。”

    他透露,自己也掌握这项制作鱼丸的手艺,也协助表舅一起制作番薯鱼丸。

    他透露,番薯鱼胶多口感好,比起一般的西刀鱼更加有口感,非周末一天可制作500粒鱼丸,周末则要制作800粒鱼丸。

    Kerala餐馆的各式香蕉叶咖哩饭,受到爱吃香蕉叶饭,美食老饕的力捧。
    自1949年营业的KERALA香蕉叶饭店,是新山锦堂花园最有名气的美食之一。

    用心就是秘诀

    在新山市屹立不倒的Kerala餐馆香蕉叶饭,其鱼头、炸鱼和咖哩鱼,以及羊排咖哩最受欢迎,它大受新山人欢迎的秘诀,来自厨师的用心烹煮,以及烹煮咖哩的食材,都是真材实料。

    第三代传人尤金P.古利幸卡(55岁)受访指出,自店1949年营业以来,食物都没有加入味精,每一个咖哩都是使用磨过的香料来制作。

    “我们不会使用粉末式的咖哩,来制作我们的咖哩。”

    他说,他们没有所谓的祖传秘方,每一道咖哩都是用心,以及用货真价实的材料来制作,不偷工减料,70年来才能一直维持食物的水准。

    他强调,该店主要以本地客居多,但因为小有名气,确实吸引不少新加坡美食爱好者慕名而来。

    ⬇⬇ 相关新闻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上网学自研独家秘方 靓妈卖鸡公煲爆红

    (新加坡24日讯)曾当过模特儿,年仅30岁就已有5个孩子的年轻靓妈喜欢带一家七口出外吃鸡公煲,但每次餐费动辄200元(600令吉),靓妈大感荷包吃不消,决定自己研发食谱,跟丈夫开摊卖鸡肉煲。

    在宏茂桥3道第133座组屋底层的咖啡店中,几乎每晚都可见林丽香(30岁)和丈夫在店内的摊位忙忙碌碌,为顾客准备一锅锅的鸡公煲。

    林丽香告诉《联合晚报》,自己约10年前开始爱上吃鸡公煲,后来也常带家人一同去吃。不过,因为家里的孩子越来越多,而孩子长大后也越来越能吃,因此在外用餐的花费也越来越贵。

    林丽香上网看视频和学食谱,自学烹饪鸡公煲,如今还和丈夫一起创业卖鸡公煲。

    她透露,自己有3段婚姻,现在有5个孩子,出去吃一餐可能动辄200元,“我对烹饪有兴趣,于是就想说,不如在家自己尝试做鸡公煲,这样一来除了能随时吃到,也能够省下不少钱。”

    虽然对烹煮鸡公煲一窍不通,但林丽香两年前开始下定决心,并自己摸索出独家秘方。她笑言自己的“师傅”其实是Youtube,“我上网看视频,看不同人怎么煮鸡公煲,最后花了约半年时间才煮出全家人都赞好的味道。”

    她过后开始在不同的聚会和新年期间烹煮鸡公煲,吃过的亲朋戚友都赞不绝口,于是林丽香灵机一动,今年和丈夫说想要创业卖鸡公煲,“我们和一个生意伙伴商讨后,今年6月开始筹备,7月中就开张做生意。”

    到了现在,鸡公煲的生意蒸蒸日上,虽然每天只营业约6个小时,但都客似云来,有时还会提早卖完。

    对于接下来的计划,林丽香坦言,如果生意持续不错当然希望能够扩张,但现在还是要专注煮好鸡公煲。

    从创业初期一天只卖两三锅鸡公煲,林丽香称现在几乎每晚都客似云来,一天至少能卖出40锅。

    一天卖超过40锅

    开始一天只卖两到三锅鸡公煲,靓妈拍视频放上网宣传后意外爆红,如今一天能卖超过40锅鸡公煲。

    林丽香说,摊位的生意一开始并不好,“我们那时一天下来只卖出两三锅,我也边卖边听取顾客的反馈,例如应该添加什么食材等。”

    这个月,她决定找宣传公司拍视频放上社交媒体,结果却让她意外爆红,生意变得火爆。

    许多网友留言鼓励她,有的佩服她那么年轻就生下5个孩子、有的说她是“漂亮的姐姐”、有的也称赞她自力更生或省钱有方。

    加上她在视频里表现“率真可爱”,自赞她亲手包的水饺和肉圆受到顾客青睐,除了是根据传统的做法烹饪,也添加了她满满的爱心,加上可能“这是美女做的”。

    林丽香透露,现在她一天订购40只鸡都能卖完,而她手工特制两公斤的肉圆和水饺也通常在一天内卖完。

    靓妈与S勾姐相识

    网友认为靓妈与早前爆红的“S勾姐”说话风格相似,连蹿红经历也差不多,原来两人还真的相识,早前同属一家模特儿公司。

    林丽香的宣传视频上周二(19日)上载到面子者后,至今天中午已吸引超过35万人点击观看,还有超过3400人分享。

    不少网民也发现,她与之前在网上直播卖衣服蹿红的“S勾姐”杨丽玲的风格非常相似。

    询及此事,林丽香爆料说两人其实认识,甚至曾在同一家模特儿公司工作,不过之后各自离开公司后,就没再联络。”

    ↓↓相关新闻↓↓

    ↓↓最近新闻↓↓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