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佛人头条】少人听戏 还是要唱下去 古庙游神戏台不落幕
报导:刘丽敏
摄影:张来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山25日讯)班主免费教戏,吸引年轻人学大戏,看似夕阳西下的戏班,期待下一个浴火重生,并希望在柔佛古庙游神申世遗工作上,助一臂之力。
每年柔佛古庙众神巡游盛会,五帮会邀请戏班在行宫搭戏棚演酬神戏与呈献歌舞表演,现今年轻人不看大戏是不争的事实,有些班主宁愿没落,也不要因求变而变质,有者则免费教年轻人唱大戏,寻找接班人。
《中国报》昨晚走访行宫举办晋香仪式及呈献舞台表演节目,从昨晚开始一连三天在行宫戏台公演潮剧、闽剧、琼剧、粤剧和客家山歌,另有精彩的舞龙表演时,但绝大多人都拥挤人群欣赏舞龙,则较少人看大戏。
受访班主说,目前年轻人不爱看大戏,也吸引不了他们前来学唱戏,以至目前戏班班底成员从早期辉煌时期的40人,减至10多人而已。
他们说,戏班随著成员往生离去而没落,在求新求变时代,戏班面对一定挑战,惟宁愿没落,也不要大戏失去原有传统。
如今仍有鲜少新生代因着大戏的热忱,微弱地辅助着戏班持续成长,再寻艳阳天。
受访者说,目前成员虽少,但演员年龄层介于20岁至80岁左右,更难能可贵的是,潮剧团“老玉堂”老班主江文龙一名年仅16岁孙子,在戏班扎上一角,为戏班注入新血。
也有班主在吉隆坡授教,以不收费方式吸引年轻人学大戏,如他们有兴趣在戏班发展,可与戏团接洽。
民众了解到大戏是柔佛古庙众神巡游盛会,不可或缺表演之一,应该保留,但因不明白大戏精髓而不感兴趣,冀望戏班不失传统下改进,或多或少有助于古庙游神成功申世遗。
他们也认为,可在戏台下增更多椅子,吸引人们坐下观赏。
不做大改变 怕潮剧变质
老玉堂潮剧团班主江文龙家里大大小小约30人参与戏班表演,最小年龄是16岁的孙子,从小耳濡目染在戏班长大,目前也跟着泰国华侨祖父跑戏班,演大戏。
江文龙(64岁)说,对于戏班没落,感到无奈,因戏班演员面对青黄不接问题。
“老的老,死的死,年轻人对戏班不感兴趣,更别说吸引年轻人来看戏。”
他虽感到万般不舍,但不求做大改变,因认为改变,就会让传统戏剧文化面对变质的窘境。
他说,虽然如此,但老玉堂除了有他支撑外,其实他家族如儿子、媳妇与孙子约30人,也跟着他跑戏台。
“最小的是我16岁的孙子,他喜欢演戏,就让他在戏班成长,如愿成为接班人也可以。”
他也说,虽普遍认为少人看大戏,但其实前来行宫看大戏的人群不少。
改妆容增白话文台词
本地粤剧之母 亲自教授
高龄86的艳阳天粤剧团班主蔡艳香,获喻为本地粤剧之母,将一生奉献给戏班,但随时代演迁,无年轻人爱看大戏是隐忧,她愿免费教大戏,吸引更多年轻人。
她也是大马八和会馆主席,该会馆目前在吉隆坡开班授课,免费教学员唱戏,当中也包括年轻人,约有28人上课。
身为该会主席的她,也亲自教授学生演大戏。
“希望通过这方法,吸引更多人参加,否则戏班很难维持。”
她说,除此之外,她会从香港或广州引进更加鲜艳与亮丽的大戏戏服,以及让演员的妆容更美,来让传统与渐渐没落的戏班,改变一些元素。
她说,在戏曲方面,会改变些文言文台词至白话文,例如“爹爹”改为“父亲”,以及浓缩各粤剧经典来演,例如粤剧《
洛水梦会》与《洛神》等。
效仿槟设潮艺馆
林碒森(64岁,老玉堂潮剧团协调助理)
我来自槟城人,妻子也是戏曲演员,演小生与花旦,我也是非常喜欢戏曲,且对于目前戏曲文化渐渐没落,感到可惜。
反观泰国的戏曲文化比大马好,单在泰国曼谷就有40多班潮剧团,大马有5团而已。
戏曲文化需继续保留,并建议新山中华公会如有一日申请世遗成功,可效仿槟城成立的潮艺馆,在新山成立一个展览馆,展出五帮传统戏剧文化,保留柔佛古庙众神巡游盛会里,戏曲文化这块重要元素。
最多龙狮会点晴
陈汉维(马来西亚柔佛州龙狮体育会会长)
马来西亚柔佛州龙狮体育会于星期日在行宫所举行的祥龙点晴开光仪式中,为两条祥龙点晴,也觉得今年是最多龙狮体育会参与点晴仪式的一次,约有7队。
我希望更多龙狮体育会来年参与在行宫内,参与柔佛古庙众神巡游盛会的点晴仪式,丰富当天表演,让更多人欣赏与了解舞龙文化。
今年我们虽没有推出创意龙,但仍一同参与三天的古庙游神活动。
以台词字幕解释
曾嘉良(新山客家公会副财政兼行宫戏台主任)
由于本地没有演传统客家戏剧“汉剧”的戏班,聘请外国汉剧团演出须费用,所以新山客家公会一直以来,在行宫内以文化艺术表演来代替传统戏剧。
其实早期没有行宫时,五帮趁着参与柔佛古庙众神巡游盛会,只有另四帮在行宫附近的神厂演戏曲,新山客家公会则没有任何演出,直到行宫成立10年来,我们就引进多元化的艺术歌舞表演。
也因为如此,五帮在行宫举行的表演节目中,只有我们的表演节目吸引最多人来欣赏,反观戏曲观众较少,我觉得戏班可以推出LED萤幕,打出台词字幕与解释各戏剧的背景,我相信可吸引更多来看戏曲。
改变吸引年轻人
胡依琳(22岁,从事行政文员)
虽然戏曲因年轻人不感兴趣也渐渐没落,但其实戏曲文化是华人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需继续保留。
希望戏班在不失传统的改变下,推出一些改变,来让年轻人能进一步了解戏曲文化,看得明白戏曲。
不明白戏曲表演
谢景鸿(22岁,从事运输业)
我在行宫内不看戏曲,多数到新山客家公会的戏台前,观赏各现代歌舞表演,是因为比较喜欢看多元素的现代表演,而且看不明白戏曲在演什么,也就无法产生兴趣。
素质降导致没落
张亚清(75岁,退休人士)
我来自亚罗士打,由于得照顾孙子,所以于一个月前,儿子载我到新山家里小住,我也趁着柔佛古庙众神巡游盛会,首次前来行宫欣赏戏曲。
我喜欢看戏曲,之前只能透过荧幕影像欣赏柔佛古庙众神巡游盛会在行宫内的戏曲。
我也觉得现在的戏曲素质下降,其演员的唱功等方面都变差,这也不外乎于戏班渐渐没落的原因。
(本报刘丽敏摄)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