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佛人头条】让出校地? 不 ! 华小董事部捍卫自主权
【政府资助学校转为政府学校回响】
联合报导:吴菊君、唐辉师、林德胜、沈俊荣、蔡纬杨、侯莘怡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山、振林山、居銮、峇株巴辖、麻坡、昔加末15日讯)教育部建议政府资助学校(半津贴)交出校地给政府,转换为政府学校(全津贴),本地资助华小董事部捍卫自主权,直指政府不应该开出“条件”,反应废除“政府学校”及“政府资助学校”的区别,一视同仁公平实施制度化拨款。
本地资助华小董事长赞同,将资助学校转为政府学校,但前提是,董事部仍有土地拥有权,否则保持现状。
董家协成员呼吁新政府,不让华小继续纠结在应成为“养子”或“亲生子”的问题上。
麻坡县华小发展工委会主席陈大成接受《中国报》访问指出,麻坡县共有58所华小,即麻坡区37所与东甲21所,政府学校仅占9所,即麻坡4所与东甲区5所,其余49所皆是资助学校。
他说,数月前他已向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反映,如果欲将麻坡与东甲49所资助学校全部转为政府学校,所须费用颇高,相信董事部也会要求,校地仍属董事部。
苏文吉促政府一视同仁
另外,新山县发展华小工委会主席苏文吉促请新政府一视同仁,不应该再划分资助学校或政府学校,理应制度化拨款给所有学校,在新山县则有8所政府资助华小。
他认为,教育部长马智礼的上述建议,俨然对董事部有欠公平,这也让董事部变成可有可无。
“政府要求资助学校让出校地的举措,对董事部有欠公平,一些校地是发展商捐献或热心人士捐献或董事部自购,由董事部成立非营利公司管理华小运作。”
他强调,董事部在协助政府办好教育居功不少,政府不应该继续划分,反应有责任办好教育,包括资助学校。
政府学校 常年拨款不足
政府学校也面对拨款不足,以及拨款审批冗长问题,使硬体设备难获提升,政府学校和资助学校似乎没有太大差别。
教育界人士说,很多政府学校常年拨款不足,也须动用董事部和家教协会,筹募学校的维修和营运费用。
他们希望政府透明化拨款分配,才继续讨论政府资助学校转为政府学校的程序,否则将衍生更多问题。
政府学校仍需向外筹款
居銮县发展华小协会主席李接生说,很多政府学校的礼堂建设工程,还是要由董事部向外筹款,政府没有在硬体设备项目给任何拨款。
也是新山坚柏华小家教协会主席的苏文吉认同,尽管一些华小属于政府学校,但在申请拨款校舍建设或一些维修经费方面,也难以申获或等到没下文,董事部也必须发动筹款,包括举办义卖等活动筹款。
他说,坚柏华小为政府学校,但碍于政府拨款有限,还须要社会的捐助,幸华社热心教育,常会在一些节庆场合,捐款及举行义卖筹款给该校。
他认为,若政府以要获得政府资助为由,要董事部交出校地,理由“太牵强”。
他强调,教育是建国之本,政府必须放宽心胸。
校地拥有权交政府 有隐忧
学生少 恐转换其他用途
教育界人士担忧,本地私立学校的崛起,导致华裔学生人数下降,而一旦将校地拥有权交给政府,政府或以学生人数减少关闭学校,转换为其他用途。
士姑来国光一校及二校董事长丁顺财受访指出,现在国际及私立学校林立,使华小生人数降低,若董事部以土地换取政府学校,而交出校地,恐得不偿失。
他坦言,政府对华小缺乏关心,华裔先贤唯有献地给华小,如果以后有关土地不再是教育用途,如何向先贤及其后代交代。
此外,他以该校为例,每月水电费达2万令吉,政府补贴数千令吉,不足的费用是董家协和社会大众的捐助。
他强调,不能为了补贴,交出土地拥有权。
他建议政府,自行新建政府华小,资助华小学生迁移,董事部可将有关校地归还给先贤。
峇株25所政府资助学校 占近70%
峇株巴辖县36所华小共有25所属于政府资助学校,占总数近70%,其余11所华小属于政府学校,多数位于郊区。
11所属于政府学校的华小,包括永平一校、永平二校、新港华小、南利华小、巴力安尼安宁学校、亚依淡马华学校、中江小学、铁山中华学校、巴力士隆树人学校、龙引中华学校及亚音港中华学校。
峇株巴辖县发展华小工委会主席郭耀通说,政府学校及政府资助学校是前朝政府的规定,如今已变天,新政府理应一视同仁对待所有华小,不应以“有条件交换”的方式,要求政府资助学校转为政府学校。
“如果政府资助学校转为政府学校,不须要董事会把土地拥有权移交给政府,让董事会继续保有自主权,那么这项献议可以考虑,否则还是保留原状。”
昔加末政府华小
拨款有限 须对外筹款
昔加末大部分华小虽是政府华小,但校方仍须不时发动筹款活动,发展学校设备。
昔加末县发展华小工委会主席杨福友指出,昔加末县内20所华小,大约14所是政府华小,目前只有数所为资助华小。
他认为,华小相较其他源流学校,所办活动会较多,因此所须费用也会比较大,学校若有时候遇到学校活动或建设,短时间内需要较大笔的费用,才会个别对外筹款。
此外,昔加末思朴华小董事长范健明指出,政府学校虽然获得拨款,但仍无法满足学校的发展经费。
他指出,政府补贴用于建设教学楼、操场等,但是其他硬体设备、道路提升和校内维修的费用,都是对外筹款。
他说,毕竟政府的拨款有限,拨款申批时间长,因此很多的校内发展,都需要董事部自行想办法解决。
麻坡中化一B校长洪宝莲:校地拥有权 难协调
我认为,从资助学校转为政府学校是利多于弊,可是在校地的拥有权时,就有一点难协调。
麻坡中化五校校地属于麻坡中化中学,在政府学校与资助学校这课题上,相信须要再开会讨论。
麻坡培养学校校长李清发:捐地者或收回地段
资助华小的校地除了自购外,一部分也是由善心人士捐赠,地段的名字仍是捐赠的名字,相信欲要求热心心士将校地全数捐出给政府是不易的事。
若要求热心人士捐出校地,恐怕他们会收回捐出的地段,不愿再资助学校。
乌鲁地南烈光镇培智华小董事长黄金河:董事部将失自主权
若政府要求资助学校转为政府学校,教长必须做出两项保证,即保证董事部不须要再对外筹款,以及校地只能作为华小用途。
一旦将校地转给政府,董事部就丧失了自主权,担心这对华小发展造成不利。
无论是政府学校还是资助学校,事实上并没有差别,所以是否从资助学校转为政府学校,并不是一项课题。
巴力拉惹光南学校家协主席张有全:先贤筹款购地不易
本校创立于战前的1937年,迄今有81年历史,一直以来都靠华社人士资助,才能维持至今。现有的2英亩半校地也是先贤筹款购置,得来不易,不可能就这样献给政府。
本校近期兴建的两座校舍耗资100多万令吉,主要都是靠华社人士捐助,还有李氏基金、华仁教育基金及首相署前部长拿督斯里魏家祥拨款等,虽然不是政府学校,我们仍自力更生维持学校发展。
除非政府愿意拨出至少5英亩的新校地,并建好新校舍,我们才考虑转换为政府学校,否则本校董家协还是维持早年的决定,不接受“改制”。
峇株巴辖爱群一、二校副董事长萧庆璋:没必要转政府学校
爱群一、二校校地不足1英亩,属于五校董事会(以前是五小董事会)名下,但这片地是柔佛已故苏丹指定作为学校用途的地段,非常珍贵,董事会不可能把校地拥有权转让给政府。
我们过去通过主办十大义演、华教义演等筹款活动,前后3期的建校计划耗资逾500万令吉,目前硬体建设已完成,董事会有能力维持学校发展,没有转换为政府学校的必要。
我呼吁新政府废除政府学校及政府资助学校的区别,一视同仁对待所有华小,不应继续纠结在前朝留下的旧问题上。
居銮中英华小校长何玉莉:牵涉问题层面广泛
中英华小是教会学校,董事部须要支付学校的水电费用,一些基本设备的维修工程,包括修理屋顶也需要董事部承担。
政府资助学校转换政府学校,牵涉的问题和层面广泛,希望教育部真正探讨和设有方案后,才继续提出加以讨论。
笨珍县发展华小工委会主席陈亚栋:待遇没有很大差别
政府学校和资助学校,其实待遇没有很大差别,政府学校只是“名堂”较好听,往往学校维修费,还是要出动董家协透过义卖会筹款,所以我们是不可能把资助华小转为政府华小。
这两者唯一看得出差别的地方,就是在水电费上,政府学校享有全额补贴,而资助学校只能享有2000令吉补贴,超过须由学校承担。
政府学校在维修费上,虽可获得政府全额拨款,但等待拨款时间却漫长,需要耗上一到两年时间。
笨珍是小地方,能对外筹得的款项也不会很高,一般上义卖会都只能筹得3万至5万令吉,所以只要维修费不超过这个数额,通常董家协都会透过义卖会筹款来解决。
笨珍县共有25所华小,其中5所为政府华小,即北干那那育民一校及二校、龟咯咸水港启蒙华小、龟咯山顶培侨华小、文律乐育华小,剩余20所为资助华小。
文律乐育华小董事长梁慎华:申请拨款都无下文
其实政府和资助华小华小根本没差,像我们的学校是政府学校,每年向政府申请拨款,但都无下文,最终还是必须靠董家协解决。
我们近期才完成舞台及礼堂扩建工程,耗资约80万令吉,费用都是来自热心人士和校友的捐款。
笨珍二河东黎明华小董事长罗楚壁: 转不转没太大差别
本校是资助华小,但每年依然还是有获得州政府一些拨款,以及中央政府水电费补贴,所以转或不转为政府学校,没有太大差别。
但目前是没有考虑要转为政府学校,毕竟校地还是属于董事部,若教育部能够让校地保留在董事名下转为政府学校,或我们就会转为政府华小。
在维修学校基设方面,费用其实都是靠村民的支持,像有红事宴请,或是白事,主人翁都会把款项捐给学校。
古来一校董事长陈益升:政府没拨款建课室
本校是政府学校,去年就曾举办筹款晚宴,向社会大众筹募80万令吉来建设综合活动中心,活动中心在社会大众的合力下已经建竣。
政府学校是有获得政府水电资助和小数额的维修经费,以及支付教职员薪金,但若是要增建课室或建造活动中心,必须靠董事部向外筹款,政府没有另外拨款。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