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興亞難民童無國可歸 渴望受教育 改變命運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報導/攝影:劉彥運 頭
(古來20日訊)他們是“無國可歸”的一群!他們是“沒有身分”的一群!流落在古來的羅興亞難民兒童渴望受教育,希望通過教育改變命運,學有所成,有朝一日能夠重回祖國緬甸。
新山國際職業婦女會俱樂部呼籲各界支持羅興亞難民兒童學校,協助他們受教育,間接減少社會問題。
據非正式統計,古來縣大約有千多名從緬甸逃出來的羅興亞難民,散居各地。根據難民條例,羅興亞難民在本地不能工作,同樣的,羅興亞難民兒童也無法進入我國的正規學校就讀。
間接減低社會問題
非政府組織新山國際職業婦女會俱樂部協助推動為羅興亞難民兒童設立學校,讓這些難民兒童能夠受教育,提升他們的文化及知識水平,希望以此來達到間接減低我國社會問題的目的。
該俱樂部主席劉秋慧接受《中國報》專訪時指出,在柔佛州共有兩間羅興亞難民兒童學校,2007年,該俱樂部推動在哥打丁宜設立第一間難民兒童學校,而古來的則在2010年設立,讓有需要的羅興亞兒童就讀。
她說,古來的難民兒童學校在太子城莫爾包2路其中1間店屋第二層單位,共有5間課室,學生從幼兒園、小學到中學,共82人。教師只有5人。
“由於每個年級的人數太少,有些年紀甚至沒有學生,我們只能將小學低年級、高年級合班,中學的學生根據人數合班,安排在一起上課,幼兒園的情況也是一樣。”
她指出,難民兒童學習的科目主要是英語、馬來語、數學及科學。他們將會加強英語的教學,希望他們將來如果到其它的國家,至少能夠溝通。
劉秋慧冀政府協助
劉秋慧呼籲希望聯盟新政府關注我國的羅興亞難民問題,其中包括羅興亞難民兒童學校的問題,並在財務上給予適當協助。
她說,目前古來羅興亞難民兒童學校的開銷每個月大約1萬3000令吉,包括教師的薪金及水電費等。
“這些經費都是我們向社會人士籌募的,如果沒有社會各界的支持,學校很難維持。我們希望新的政府能夠關注羅興亞難民的問題。”
她指出,其實資助讓羅興亞難民兒童受教育,能夠間接減少社會問題,對我國社會來說屬於雙贏的局面。
“我們除了教導學術科目,也灌輸他們衛生、環保意識及道德價值觀,教他們做人的道理。”
古來學校續運作 沒關閉
古來羅興亞難民兒童學校持續運作,並沒有關閉。
新山國際職業婦女會俱樂部前任主席拉妮指出,早前所謂古來羅興亞難民兒童學校已經關閉的謠言,是某方面有心人士故意散播的假消息。
她說,古來羅興亞難民兒童學校是聯合國難民署授權該會設立的。之前所謂的學校已經關閉,是羅興亞社區其中1名領袖因某些私人的原因引起不滿,故意放出的謠言,意圖打擊羅興亞難民兒童學校。
“我們的宗旨是協助難民兒童能夠受教育,沒有其它的目的,也沒有獲得任何利益。我們的組織是非營利組織。”
該俱樂部委員莎麗娜指出,羅興亞難民總有一天會回到他們的祖國緬甸,讓難民兒童受教育,希望他們有一天能夠學有所成,回到他們祖國。
她也呼籲緬甸政府早日將這些難民接回他們的國家,不要讓羅興亞難民成為鄰國的負擔。
到學校了解情況的包括該俱樂部委員露絲及志工峇娜丹。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