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萍:勿快樂助“錯”人 | 中国报 Johor China Press
  • 最热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吳燕萍:勿快樂助“錯”人

    新山辦事處高級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靠著在繁忙道路穿梭行乞,乞丐一天可賺300令吉,月入平均近1萬令吉!

    1萬令吉一個月的薪水,幾乎是許多白領打工族都拿不到的薪酬,但“伸手將軍”卻已辦到,實在佩服這些“將軍”的賺錢能力。

    根據新山社會福利局官員調查,近期的“伸手將軍”不再像過去滯留某處守株待兔等民眾捐錢,而已經轉型為主動出擊尋找“目標”賺錢。

    “伸手將軍”選擇到車輛不斷往來的主要公路紅綠燈前行乞,目的除了是增加自身接觸民眾的幾率,賺取更高的收入,

    另一因素就是容易躲避當局的取締,往來車輛將令官員難以執法捉人。

    據了解,這些“伸手將軍”除了一些是長期失業者,還有一些是癮君子,試想想若癮君子拿到大筆的錢,肯定會把錢拿去買毒,令我國社會治安與秩序進一步敗壞。

    雖然,道德教育老師從小教導我們看見弱勢群體必須施援,但現實的社會中,卻有太多不法人士濫用人們的同情心干壞事,所以大家再決定捐款給“伸手將軍”前,還是該三思而后行。

    筆者認為,四肢健康的“伸手將軍”會願意穿上破爛衣服行乞,而不是穿上乾淨衣服到餐館或工廠等處打工賺錢,原因已經很明顯,就是這份行乞工作的收入比起上述工作的收入還高,並且還很輕鬆。

    為杜絕這種不良風氣,民眾今起不該再隨意施援,若真的看到對方處境可憐,或許協助致電社會福利局出手相助,反而是更好與有效協助弱勢群體的方式。

    雖說助人為快樂之本,但有時好心也會做壞事,所以,行善前還是該好好思考有些人是否值得幫,避免我們的同情心被他人糟蹋。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吳燕萍:小孩不易當!

    新山辦事處高級記者

    30年前的華小教育,一年級才開始學習A到Z,連一個詞都不需學,現今的華小一年級除了要精通A到Z,還要學習一堆的華文、馬來文和英文的單詞,並且還要學習造句。

    筆者的侄兒今年就讀華小二年級,瘦瘦小小的人兒,每天放學時,就必須自己一個人背著大書包和抱著大水壺搭校車回家。

    在家吃飽午飯飯后,就開始準備補習,補完習后又要緊接做學校功課。

    侄兒好不容易晚餐前做完功課,吃了晚餐,下一輪就要背記第二天的聽寫生字,等一切“任務”完成,已到梳洗睡覺的時間。

    坦白說,筆者每次回家看到侄兒,都深感慶幸自己出生得早,否則以現在的學習環境,可真的讓人不想上學。

    雖說教育應該不斷改進,讓國家棟樑越來越傑出,但教育部可曾想過他們的“改進”,是否適合孩子們呢?

    經常可看到一些爸媽在社交媒體上,拋出無法為孩子解答的課業問題,尋求網民腦力激蕩幫忙解決,而這些問題坦白說,連大學畢業生恐怕也無法作答,困難程度往往令人咋舌。

    我國教育改革,似乎出現改到過度的情況,大人只想到一味向孩子們傳授知識,但可曾想過那些知識的程度,是否適合孩子呢?

    大家都知道“物極必反”的道理,過度讓孩子做功課、聽寫和小測驗,只怕讓一些承受不住壓力的孩子承受不住。

    每個孩子都該有個快樂的童年,希望教育不要成為摧毀孩童快樂童年的“兇手”。

    希望教育部可檢討現有的教育模式與內容,勿扼殺小孩的快樂童年,並且謹記有時候“多”未必就是“佳”。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