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柔佛頭條】放不下手機.心態要積極 穩住情緒 迎擊霸凌 | 中国报 Johor China Press
  • 最热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今日柔佛頭條】放不下手機.心態要積極 穩住情緒 迎擊霸凌

    手機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之一,受訪的青少年認為,可以採取一些自我防護,防止受到網絡霸凌的侵害。

    (新山9日訊)社交媒體普及,反而造成一些青少年強烈依賴社交媒體,導致生活情緒受網絡媒體左右,成為網絡霸凌受害者!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在網絡世界發展迅速的同時,青少年上網成癮的問題,亦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最近《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發表的研究指出,社交網絡上普遍存在情緒傳染現象。情緒狀態能過通過情緒傳染的過程在人們之間轉移,因此人們會不知不覺地帶有他人的情緒。

    他們研究了68萬9003名英語為母語的面子書用戶,在實驗中故意減少他們朋友積極、消極貼子的數量。結果顯示,他們會受到這些貼子的影響:“看到朋友的消極內容少了,他們也會少發消極的內容,多發積極的內容;而看到朋友的積極內容少了,他們也會受到影響,少發積極的內容,多發消極內容。”

    社交媒體本身就是巨大的試驗場。其中,憤怒是最容易在網絡上傳播的一種情緒。

    《中國報》訪問一些經常使用或瀏覽社交媒體的青年,他們坦言,一些朋友太過依賴網絡世界,太在意網絡上別人的看法,如果處理不當的話,甚至成為網絡霸凌受害者。

    一名大學畢業生說,曾看過一些同學在社交群組以不點名的方式攻擊他人。

    也有一名女大專生說,曾經發生類似網絡霸凌事件,但它反而讓事件中主角吸取教訓,行為有作出改變。

    他們認為,面對別人的惡意評論,必須保持正面態度,若是做好自己本分,就不要太在意別人說法,必須調整好本身的心態,但若是本身的朋友言論攻擊,就要找出問題的癥結。

    不點名攻擊他人

    ■蕭靖恩(24歲,待業)

    我剛大學畢業,我在大學時沒有遭遇過網絡霸凌,但是我曾看過一些同學在社交群組以不點名的方式攻擊他人。

    講師和教授都知道我們常用面子書,所以都會使用面子書交代課業,所以上社交網絡也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是不認識人惡意攻擊,我會抱著不要太在意的態度,但若是朋友,我會約對方出來詳談,找出問題的心結,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少發狀態減困擾
    ■陳裕豪(21歲,從事兼職工作)

    我知道現在容易發生網絡霸凌,所以我採取自我保護的做法,就是少發生活狀態及留言,社交媒體的功能,可以說只是讓我吸取資訊的一個平台。

    老實說,因為是文字留言,有時候我們也分不清楚生開玩笑還是惡意留言,少留言也是為了減少困擾,或引來網絡霸凌。


    正面面對惡意評論

    ■郭潔芸(21歲,南方大學學院新聞系三年級學生)
    去年底有發生類似網絡霸凌事件,但它反而讓事件中主角吸取教訓,行為有作出改變。

    我本身沒有遭遇過網絡霸凌,但我認為,面對別人的惡意評論,我們必需保持正面態度,若是做好自己本分,就不要太在意別人說法,必須調整好本身的心態。

    但若是朋友的言論攻擊,就要找出問題的癥結,切勿鑽牛角尖,若有解不開的心結,可以尋求輔導老師開導。

    陳心堅:找朋友或心理輔導員傾談。

    陳心堅:封鎖霸凌者保護自己

    馬來西亞真愛家庭協會執行董事陳心堅認為,面對網絡霸凌,保護自己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封鎖對方,或者截下對方惡意批評圖,向馬來西亞多媒體委員會投報,再找朋友或心理輔導員傾談。

    他說,即使是優秀生,也許在成績方面很優秀,但無法處理好人際關係。

    “時下年輕人多為草莓族,在碰到無法處理的人際關係,都會心里壓抑,一旦爆發便不可收拾。”

    他接受《中國報》訪問時說,年輕人太過依賴網絡世界,在意網絡上別人的看法,死者在社交媒體留下遺言自殺,算是一種報復心態。

    他說,父母必需樹立榜樣,例如在飯桌上要求大家把手機放一邊,同時聆聽孩子說話。

    “在情感上,孩子在通過交流上得到滿足,就不會太依賴社交媒體。”

    栽培學生協調員 開導同學

    馬來西亞真愛家庭協會在大學推行社會覺醒運動,栽培學生協調員,希望通過同學之間的熟悉感,減少代溝及抗拒從而打開心房交談。

    研究證明顯示,通過年齡相仿同學開導,成效比尋求輔導員更大。

    陳心堅說,該協會每個學期在大學舉辦霸凌、自殺等社會覺醒運動,一旦發現同學有類似自殺傾向,可協助開導他們。

    他說,該協會也有培養就讀心理學系的學生,成為協調員,學生如有嚴重心裡障礙,協調員可協助預約心裡輔導老師,進行進一步輔導。

    陳心堅也說,女性萌生自殺念頭比例佔70%,男性為30%,但自殺成功率男性為70%,女性為30%。

    “女性比較多愁善感,男性偏向行動派,多數女性在通過開導,都能降低她們自殺的念頭。”

    張小芳:校園霸凌延伸網絡霸凌。

    張小芳:勿讓孩子獨自承受

    邁入網絡普及化,人手一機年代,校園霸凌延伸至網絡霸凌!

    馬來西亞博愛輔導中心新山分會執行長張小芳接受《中國報》訪問說,校園霸凌事件向來都有發生,唯隨著近年手機上網普及,校園霸凌已延伸至網絡霸凌。

    她坦言,一旦一個青少年被一群人群起霸凌,眾人惡意的圍剿言論,已經超出他們自行解決的能力範圍。

    “在青少年成長階段,青少年的‘自我形象’很低,一般都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難以承受別人的抹黑。”

    “父母一旦發現孩子出現異樣,不可以讓孩子獨自承受,包括校方應該介入採取紀律行動,如果問題嚴重,父母可以考慮為孩子轉校,或封鎖惡意評論者。”

    她說,在處理有關霸凌個案,輔導員或幫助受害者建立起心裡素質。

    手機成癮症 個案多

    張小芳坦言,該中心這一兩年來,所接獲的手機成癮症的求助個案,比起校園霸凌個案來得多。

    她指出,這個手機成癮症引發的后果,包括孩子因母親沒收手機而打母親,甚至鬧自殺,一些學生因手機問題被學校開除。

    她說,要孩子不用手機是不可能的事,因家長本身也沒有樹立好榜樣,但是可以慢慢減少他們使用時間,如規定用餐不玩手機,或者用其他活動例如運動等,減低青少年使用手機的時間。

    她認為,以目前的情況,社會或許必須開設一個戒手機或網絡上癮中心,解決手機上癮的個案。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