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心昉:邁向國際化
機場是國外旅客來到我國的第一印象,在許多國家和地區,為了迎合外來的旅客,機場都會展示多種語言的指示牌或跑馬燈,也提供不同語言的語音播報,讓旅客看得懂也聽得懂。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筆者日前從士乃國際機場出境時,遇上數名國外旅客,地勤人員和語音播報不斷重複某某班機“last call”,催促該班機的乘客先到前方辦理登機手續。
由于地勤人員和語音播報只有說馬來語和英語,聽不懂的旅客完全不知道怎么一回事,還在后面繼續排著隊。
筆者見到的這些旅客,看起來就像是該班機的乘客,所以筆者提醒對方向前,而地勤人員一開口就用馬來語詢問對方“是某某班機的乘客嗎?”。
相信是因為登機門快關閉,地勤人員也很心急,所以發現旅客沒有回應后,再用馬來語說一句“問你話要回答啊”,但其實對方並非不想回答,而是根本聽不懂馬來語。
或許有人認為,機場設有英文語音播報,理應大家都應該聽得懂英語這個國際化的語言,但事實上並非所有人都聽得懂,甚至是一些西方國家的旅客,也只熟悉當地語言。
一些國家和地區在旅遊推廣這方面有很好的成績,因為他們重視國外旅客,為旅客提供很多便利,包括在旅客咨詢中心安排數名悉知不同語言的翻譯員,讓旅客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家,也不會擔心語言不通的問題,這也是我國應該學習的榜樣。
士乃國際機場即將開發更多的國際航班,因此更應該邁向國際化,提供多種語言的語音播報和指示牌,讓旅客更有歸屬感,對我國留下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