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場地•沒安全措施 公路騎腳車 爭車道
(東甲17日訊)本地缺乏腳車道,喜歡騎腳車人士川行路上時,甚至在近距離與車輛同行。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腳車運動分為數種,有山地、公路和花式。如今有越來越多人喜歡腳車運動,一般路線定在公路和山地範圍。
根據觀察,公路使用者對腳車騎士未保持警覺意識,部分車輛常常與腳車保持非常近的距離。
東甲自行車俱樂部主席李良明(31歲)接受《中國報》訪問指出,國人對腳車活動的意識還不夠強烈,同時未有一套完善的道路安全措施與教育方針。
他希望地方政府豎立告示牌,提醒駕駛者注意腳車騎士。
“汽車若能與腳車保持約1公尺到1.5公尺左右的安全距離,將會讓腳車騎士在公路更安全。”
“若情況許可,政府也可建立一些場地,供玩花式腳車的騎士進行技術性的交流,也可吸引國外的愛好者到訪我國,帶動旅遊業。”
李良明強調,除了環境的影響,腳車騎士自身的警覺也很重要。
他一定會在活動開始前,提醒團員遵守交通規則,尤其不要闖紅燈。
他認為,腳車騎士喜歡嘗試不同的路線,相信我國不少地方山明水秀,可開拓許多路線,吸引國外騎士參與。
據了解,主辦方在活動前會先偵測路線,查看路線狀況,避開危險的斜坡、擁有尖銳石頭的地方,或太過泥濘的地方等。
“為方便公路使用者,一般騎車路線會盡量避開主要道路,有時進入山地,讓騎士接近大自然,但是無論山地或公路路線,都會有不同的體會,不同的新鮮感。”
勿把公路當賽場
“騎腳車是健康的運動,不應把公路當成競賽場地。”
李良明認為,近幾個月在新山發生的意外和飆腳車現象,顯示我國目前對腳車活動沒有管制方案。
他認為,喜歡在晚間騎腳車者,腳車一定要有警示燈和照明燈,頭盔也是必須品,這些在國外已有一套規定。
他說,腳車運動是老少咸宜的活動,但年紀過小的小孩,需有成人陪同。
腳車昂貴 不離視線範圍
李良明說,許多人因為腳車較為昂貴,所以止步這項運動,但他們卻忘記,健康無價。
他也指出,一些性能佳的腳車,價值不菲,但因鎖頭重,所以騎士很少帶鎖頭,只能將腳車泊在視線範圍,預防失竊。
他透露,一般川行于公路的腳車重約7至8公斤,一般是裝備夾輪式煞車,而川行于山地的腳車重約10至15公斤,裝備油壓煞車。
跌斷肋骨 嚇不退腳車夢
49歲商人李文光曾在參與芙蓉港交流會時,在回程下山坡的時候,因為路斜,轉彎時發生意外,跌斷約3根肋骨,需要休養半年。
他認為,不論什么運動,都有可能發生意外,不能因為一次意外就放棄一切,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所以他在恢復健康后,便找機會參與最愛的腳車運動。
李文光說,因為朋友的介紹和支持,騎腳車今已有3年經驗,嘗試過許多路線和活動,對這項運動越來越喜愛。
他認為,腳車運動除了可以認識很多團隊夥伴,也可促進身體健康,這也是他即使受傷,也無法放棄的原因。
公路騎行危險
張成功(38歲,藥劑師)
本地缺乏腳車道,而且道路凹凸不平,腳車騎士川行在公路時,與其它交通工具非常靠近,對于腳車騎士來說非常危險。
此外,當腳車騎士在路旁騎駛,經常有一些羅厘落下的沙石累計在路旁,容易讓腳車失去平衡而跌傷。
所以,我一般比較喜歡跑山地路。
比較喜歡山路
唐秋玲(38歲,化學師)
騎腳車的女性相較男性來說較少,騎行在山地路段的更加少。但我比較喜歡山路,因為會遇到不同的路況,挑戰性和樂趣比較多。
我國仍缺乏腳車道,有時若騎行在較小的路段,甚至沒有路肩,非常危險,不管是車輛還是腳車,都有可能因為沒注意到對方而發生意外。
對腳車騎士而言,最基本的防範措施是要戴頭盔,另外需要看騎腳車的路線,可以適量帶一些能量條,如果進山路,水是不可或缺。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