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攝之徒‧鄭志和省吃儉用買器材 基本功決定作品質量
報導:林德勝
擁有45年攝影經驗的業余攝影師鄭志和,從20歲起就熱愛攝影,早年省吃儉用買相機器材,也喜歡在旅行時拍人文作品,他認為,唯有掌握基本攝影技巧,才能拍出高質量的作品。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他接受《中國報》訪問時指出,拍攝需要注意的是構圖和光線的亮度,照片的美感依據個人喜好,若要掌握質量高的攝影作品,基本功十分重要。
65歲的鄭志和為居鑾攝影學會發起人,目前從事文具和紙張業,他憶述,年輕時就愛好攝影,在1972年跟隨攝影導師陳沐佑和魏利煌,學習攝影的知識和技巧。
“在3年的學習生涯后,我們一群熱愛攝影的年輕人,于1975年在居鑾中華中學校友會成立攝影組,1976年成立居鑾攝影學會,目前該會有500余位會員”。
保留舊相機
他說,70年代,他的薪資每月僅80令吉,為完成攝影的興趣,盡量存錢和節省開銷,以便到新加坡購買雙眼海鷗相機。
“即使那時候生活困苦,買到喜歡的相機后,卻異常興奮。”
鄭氏說,在學會攝影后,每次鄉團舉辦旅遊活動,他會在旅行時充當攝影師,為鄉團拍下值得留念的照片。
“所有出外旅行的照片,我都會珍藏起來,有空時拿出來欣賞,回味少年的時光”。
鄭志和說,以前是黑白照,在拍攝后需要到暗房沖洗照片,當時身上不夠錢購買攝影器材和洗照片要用的藥水,唯有省吃儉用,解決不夠錢買器材的問題。
他披露,時代在進步,攝影的器材也日新月異地發展,在如今數碼世界的技術下,沖洗照片已不存在,但至今還是留著自己所有的舊相機珍藏。
捉對角度掌握光線拍出美照
鄭志和說,拍攝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在擁有高質量的相機后,拍攝者需要捉到對的角度,掌握好背景的光線,拍出清晰和美麗的照片。
他說,光線的強度能夠決定照片的質量,並認為在白天拍照的效果更好。
“在白天時,光線十分充足,拍照時不需要害怕因為光亮不足而拍不出好照片”。
他說,下雨天是最不理想的拍攝時間,在缺乏陽光的條件下,就算有高質量的攝影機,拍照出來的效果還是會不如想象中那么好。
鄭志和也透露,結婚時沒有外景攝影,為了讓自己不留遺憾,在友人的幫忙下,用自己的相機拍下美麗的外景結婚照片,留下珍貴回憶。
此外,為了提升攝影技巧,鄭志和踏入成為業余攝影師的征途,參加國內的大小型攝影比賽,並曾獲得冠亞季軍的殊榮,證明攝影方面的天賦。
人文照片貼切反映社會面貌
喜歡拍攝人文背景的鄭志和披露,人文照片之所以吸引他,是因為人文照片貼切反映人們的生活和社會里真實的面貌。
他說,曾經到緬甸、越南和印尼,拍攝當地的人文照片,並享受在當地旅遊和拍照的樂趣。
“在緬甸,他們的生活水平不高,多是以務農為主,我在當地拍照,讓我回想起大馬在還未發展工業的時代,觸動我拍下當地人工作的場景”。
“相機的美好,就是幫你留住時間美好的剎那,在回憶的路上,找到屬于自己的足跡。”
他說,在砂拉越旅行時,曾到訪當地原住民本南族的部落,並坦言拍下他們在森林里起火煮飯的照片,是他的珍貴收藏之一。
他坦言,人文照片的出現留下社會珍貴美好的畫面,展示人性在社會中最原始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