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妻坚持50年 天天炸猪油 包薄饼
(新加坡12日讯)香浓的猪油味,豁达的人生态度,这是很多食客对惹兰勿刹白锡熟食中心“平记薄饼”的印象。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年近70岁蔡秋荣和太太王树兰一起守护着小小的摊位,当了50年小贩的他坚持所有材料亲手制作,每日为顾客送上数十年来味道如一的古早味薄饼。
两人最近萌生退休的念头,这让老顾客们更加珍惜每天吃到的熟悉味道。
每天早上亲手炸猪油,这是平记薄饼摊主蔡秋荣50年不变的坚持。
他说这是薄饼该有的味道,不然薄饼吃起来不会香。
亲手炸猪油
“猪油很贵,而且要自己去炸,很花功夫。”
蔡秋荣(68岁)嘴上总是这么说,却日复一日重复这炸猪油的繁杂程序,就算身边有人批评猪油不健康,也没有动摇他对古早味薄饼的坚持。除了猪油,沙葛、鸡蛋、豆芽等材料也是由他和太太王树兰(69岁)一手包办,丝毫不马虎。
蔡秋荣是在19岁那一年向朋友学做薄饼,然后驾着电单车在大街小巷兜售,后来政府不允许他继续“跑地牛”,他便转到新世界摆摊,80年代开始在惹兰勿刹的白锡熟食中心营业,一直卖到现在。
他和太太每天早上10点多从宏茂桥共骑电单车来开档,晚上一起回家。两人说已经挨过了努力赚钱供孩子读书的苦日子,现在当小贩是“开心做”“过日子”,处于知足常乐的阶段。
王树兰说:“现在我们两个人做,两个人吃,两个人花,过得去就好。”
很多顾客前来光顾时,都会跟健谈的二老聊上几句,大家除了在这里吃到美味薄饼,也从两人睿智豁达的人生态度学习做人的道理。
考虑明年退休
二老考虑明年退休,最舍不得一群老顾客。
蔡秋荣告诉记者,他与国家环境局的租约将在明年4月底到期,两人兴起了退休的念头,或许明年5月起就不做了。
他说:“我们大概做到档口的租约到期就不做了,可能不续约了。”
蔡秋荣指出,年纪渐长后体力大不如前,加上营运成本越来越重,让他们不得不认真考虑退休。而两人心底最放不下的,便是几十年小贩人生培养起来的老顾客。
王树兰说:“舍不得也没办法,顾得了一时,却顾不了一世。”
由于两人并没有徒弟或传人,一旦正式退休,便意味着又有一档老字号小贩即将走入历史。
性格开朗的蔡秋荣谈到退休课题显得有些失落,在访问结束前,他又说了一句:“可以做就做啦,到时再看怎么样。”
薄饼由来具浪漫色彩
相传明朝时的福建同安才子蔡复一被奸臣所害,必须在49天之内抄写朝廷历年文书,他的夫人于是把切丝的各种蔬菜炒熟,然后卷成筒状,让丈夫可以一手拿菜卷吃饭,一手握笔工作。
此事成为一时佳话,大家便把这食物称为“婆饼”,由于“婆”在闽南话里和“薄”同音,这道才子佳人成就的美食后来就被称为薄饼。
新加坡薄饼相信是由来自福建的先辈们带入南洋,当时的摊贩们将家乡的传统薄饼,结合新加坡海鲜食材售卖。经过几代人的改良后,如今饼皮上会涂抹甜酱和辣椒酱,内馅以沙葛为主,吃起来酸辣咸甜混合,成为具有本地特色的普遍小吃,而且价格大众化。
为了方便食用,新加坡薄饼是一条切成四段,这点也和福建的传统薄饼或春卷有所区别,不再那么注重“包卷”的传统乐趣。
生病也心挂顾客
一辈子在档口打拼,生病也心挂顾客。
对蔡秋荣夫妇而言,早年经营档口是为了养家糊口,两人最怕没生意。如今孩子都长大了,他们每日售卖的薄饼数量已经减半,现在他们怕的,乃是一不小心生病了不能开档。
王树兰形容,如果只是小病,两人还是会尽量开档,否则就算在家休养,心里也是一直挂心熟客前来却买不到薄饼。
她说:“有一次我生病进医院所以没有开档,但有个顾客订了10条薄饼,而且已经付了钱,我在医院时就心想,他来时拿不到薄饼,心里很不好意思。”
三年前王树兰右脚中风入院,平记薄饼一度停业半年,但是熟客知道后都希望她多休息早日康复,让她觉得很感动。
她说:“很多顾客都熟到变成老朋友了,他们还没开口我都知道他们要吃什么。”
文/联合晚报
⬇⬇ 相关新闻 ⬇⬇
⬇⬇ 最近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