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学习彼此美食文化 华巫粽交流
(居銮10日讯)粽子和马来粽(Ketupat)传统美食的文化交流,让各族同胞学习彼此美食文化,达致文化交融作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由佳雅新村主办,村长吴平鸿推动的裹粽子及马来粽活动,获得逾70名各族村民参与。
吴平鸿受访时说,此活动在整个筹募阶段,耗费近2个月时间准备,昨日看到各族村民热情参与,感到很开心。
她说,尤其一些熟悉裹粽子的村民愿意分享裹粽子心得,在准备材料方面提供很多协助,并透露将准备约300个粽子。
“活动会一直进行到傍晚6时,欢迎村民们积极热情参与,让此文化交融活动获得热烈回响。”
吴平鸿透露,会继续在该新村举办更多节庆文化交流活动,让各族互相交流和促进团结。
行动党居銮区国会议员黄书琪也到场支持该活动,她说,大马是民以食为天的移民社会,各族美食文化都有各自特色。
她说,很多巫裔友族对华裔在做娘惹粽,也有用蝶豆花(蓝花)感到诧异,因为她们一直以为蝶豆花只是巫裔在制作蓝花饭时使用。
她说,各族也通过此活动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包括在整个裹粽子及马来粽的当儿,分享提升健康资讯,如何预防高血压及糖尿病等。
改用鸡肉裹粽
各族可享用
为使粽子能让各族享用,吴平鸿特地选购由穆斯林宰杀的鸡肉,作为粽子的主要材料。
吴平鸿说,粽子的原材料使用的是三层猪肉,但这不是我国多元社会所能接受和食用的,为避免宗教敏感,决定以各族都可以食用的鸡肉代替,而且还是特别购买由穆斯林宰杀的,让巫裔友族放心。
她说,用鸡肉制作的粽子口感应该会有所不同,吃起来也是另一番风味,希望各族在活动结束后一起享用亲手裹的粽子和马来粽,相信吃起来会特别好吃。
讲究熟练技巧
谢碧梅(60岁,家庭主妇)
裹粽子准备的材料较多,马来粽的材料则相对简单,两种粽子都讲究熟练的手感和技巧。
马来粽需要双手灵巧去制作,仍需要一些时间学习。
此文化活动很棒,希望村长今后能继续举办。
认识彼此文化
诺玛(后左起)及阿育(58岁及33岁,家庭主妇)
我们一家人一起来学习裹粽子,了解华族传统美食需要的材料和制作方法。
此活动很有意义,尤其可以与华裔邻居一起交流,最重要的是认识彼此美食文化。
2种各有特色
诺丽达(左起)及阿兹米(53岁及54岁)
裹粽子和制作马来粽都具有各自的特色,我们一起学习裹粽子,是想要在开斋节时,也能让亲戚朋友享用。
裹粽子有些难度,还在研究和学习,希望可以很快上手。
互相观察学习
曾秀凤(左起)、姚丽珍、曾秀春、黄美芳及窦秀美
我们负责准备粽子的所需材料,从准备到制作都积极参与。
看到友族同胞的学习速度很快,不到一会就掌握裹粽子的方法。
我们还在学习如何制作马来粽,仍在观察和学习。
(本报林德胜摄)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