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佛人头条】华裔裁缝店友族顾客多 小商场 华巫文化交融 | 中国报 Johor China Press
  • 最热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柔佛人头条】华裔裁缝店友族顾客多 小商场 华巫文化交融

    “麻坡阿吉”商场外观不起眼,里面却“别有洞天”,逾10间店面专门缝制马来传统服装。

    报导、摄影:刘福来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麻坡28日讯)不起眼的小商场,却是华裔与巫裔文化交织的大观园。

    麻坡有一间商场名“麻坡阿吉”(AKED MUAR),商场内售卖与服务商品,全是友族传统宗教用品与马来传统服装,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店铺经营者几乎全是华裔。

    在商场,不仅可看到国人文化的大交融,也是麻坡少数华裔聚集,专门从事制作传统马来服装的市场。

    据了解,商场有11间裁缝店,当中3间为友族业者,其余都是华裔业者经营,并且专以友族为顾客对象,提供马来传统服装裁缝服务。

    传统的马来服饰讲究手工缝合,类似刺绣花纹的衣服,至少花掉裁缝师一周时间制作。
    “麻坡阿吉”商场,是麻坡少数华裔聚集从事裁缝工作的商场,顾客群源自巫裔同胞。

    受访的商场华裔业者指出,此商场会有如此独特的景象,其实是从早期社会延续下来,早期的巫裔不会裁缝,大部分服饰都由华裔裁缝师代劳,尽管后来巫裔裁缝技术也获提升,但由于手艺参差不齐,使得华裔经营的裁缝店,至今依旧占有稳定市场。

    他们指出,“麻坡阿吉”已有20年历史,大部分业者都已年近八旬,最年轻的也已47岁。

    据悉,该商场目前顾客99%为友族,尽管一些华裔业者连文字书写都成问题,但这些并未构成他们和友族顾客的言语和沟通障碍,并且也不会影响工作。

    由于,商场华裔裁缝师缝纫技术了得,并且也都很亲切,所以友族同胞不仅常光顾,也与这些华裔业者渐渐发展成好友。

    每年斋戒月都是制作马来传统服装的“旺”季,张礼欣埋头苦干,为顾客赶制新衣。
    颜美清从事裁缝工作逾40年,服务对象多数为友族,华裔顾客不到1%。

    斋戒月是“旺”季

    在“麻坡阿吉”商场,每逢斋戒月,都是华裔裁缝师的生意“旺”季。

    在商场经营裁缝店的夫妻档张礼欣(74岁)和颜美清(71岁)指出,巫裔和华裔一样,会在庆祝开斋节或哈芝节时添新衣,以展现新一年新形象。

    他们指出,虽然百货市场和网购平台,都有很多现成的马来传统服装,但大部分巫裔还是会选择以传统方式,为自己量身订造适合个人穿着的新衣。

    他们说,马来服装给人印象款式不多,制作简单,但实际上,这些服装的款式非常多,即有直落布兰雅装、卡巴雅装、BAJU CEKAK MUSANG、KEMEJA、BAJU KURUNG、KURUNG MODEN、KURUNG JOHOR、BAJU JUBAH等。

    “这些服装如果还包括刺绣等,可是大工程。”

    他们指出,马来传统直落布兰雅装是最早期的马来服装,整件衣服都以手工缝合,虽然目前部分制作已改进,可用机器代劳,但该服装的领口还是需保留手工针线缝合,单是制作领口,就可花上一周时间。 ”

    尽管百货市场到处可见传统马来服装,但大部分巫裔同胞还是选择以传统方式,为自己量身订造适合个人体型的开斋节新衣。
    尽管一些华裔业者连文字书写都成问题,但这些并未构成他们和巫裔语言和沟通的障碍,甚至也未对记录工作带来影响。

    手艺佳 凭照片制出衣服

    老裁缝师手艺佳,只凭一张照片,就能复制顾客喜欢款式的马来传统服装。

    张礼欣说,传统马来服装不断受到新事物影响,款式越来越多样化,同业都在不断自我提升,和适应不断创新的服装款式。

    “曾经有顾客从网上下载一张照片,并要我照图设计,尽管从未接触过这一款式马来服装,但我还是凭着多年经验,把衣服给‘复制’出来。”

    张礼欣感慨说,随着资讯发达,很多年轻巫裔购物方式开始改变,并迎向网购,令该行业生意开始面对冲击。

    “其实,其他同业生意已没有以前那么兴旺,以前斋戒月甚至必须把衣服带回家赶工到凌晨两三点才睡觉,现在有固定顾客光顾,已经很不错了。”

    华裔业者与巫裔顾客打成一片,一边工作一边与顾客谈天。

    经营40年 99%巫裔顾客

    经营新美男女服装店逾40年的颜美清指出,光顾她店的几乎全部都是巫裔顾客,华裔不到1%。

    “巫裔顾客基本上比较老实、忠诚和专一,一但认定你制作出来的衣裳,很合身及好看,即使同业向他们招手,他们也不为所动。”

    颜美清说,到她店的顾客,很多都是上了年纪的长者,有些甚至是年轻时背著书包跟随妈妈来,到她们长大结婚后,依旧携眷光顾她。 ”

    她说,因为这样的缘分,使到顾客和她从年轻到老,还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和感情,偶尔还会互相分享心情和喜悦。

    手艺复杂 年轻人不接手

    制作马来传统服装手艺时间漫长,工艺也复杂,年轻人不爱接手,传统行业开始面临后继无人窘境。

    颜美清说,早期她与丈夫共同分担,两人一起打拼,但人手仍显不足,儿女七八岁就到店里帮忙。

    她说,由于手艺制作的传统马来服装,从剪裁、配件、刺绣、车边、缝纫等,零碎“工程”复杂,且必须掌握好各方面的程序和裁缝技巧,所以没有耐心和进取心,恐怕很难适应。

    “尤其是赶工时,还不能有半点失误,因为有些布料是顾客买来的,一但做错,很难交代。”

    颜美清说,孩子们从小接触裁缝行业,了解箇中辛苦,所以长大后选择到外发展,目前她和丈夫就当作打发时间,继续开业做生意。

    郑丽琴(右)为赛夫细心量身,以制合身的新衣。

    没语言沟通问题

    郑丽琴(47岁,奕宣车花时装业者)

    很多友族同胞都很好相处,我们没有语言沟通问题。

    这里的顾客很多都是从年轻来到老,甚至第二第三代都有,因为长期光顾,大家从不认识到认识,甚至都成了好朋友,偶尔还会彼此相邀出席活动和聚会。

    基于长期与马来文化的接触和了解,基本上友族的性格给我感觉是老实和亲切。

    刘绣华(左)和诺西亚德文,两人从不认识到交情深笃,如今已成无所不谈的好朋友。

    同业并不觉威胁

    刘绣华(61岁,丽士服装业者)

    尽管这里一字排开都是裁缝店,但同业并不感到竞争和威胁,相反生意各有各做,各家有各家的特色与忠实的顾客,多年来大家都和睦共处,还会不时互相帮忙和关心。

    欣赏裁缝师手艺

    诺西亚德文(67岁,退休小贩)

    我共有10个儿女、11个媳妇和女婿、24个孙子孙女,虽然彼此没有住在一起,但每个开斋节,他们都会回乡过节,也会到“麻坡阿吉”商场订制衣服。

    我是这里的常客,很欣赏这里裁缝师的手艺。

    在隆订制不合身

    赛夫(37岁,吉隆坡文字工作者)

    我是朋友介绍到“麻坡阿吉”商场订,制新衣。

    之前,新衣都在吉隆坡订制,但不合身,所以后来朋友带我到这里,就这样光顾这里的裁缝店至少3年。

    很满意这里裁缝师傅的手艺,新衣都很合身。

    娜蒂法(左)和阿都拉曼认为,新马来西亚年轻人都应更开明和团结。

    会坚持手工裁制

    娜蒂法(63岁,退休女护士)

    虽然,我的孩子会到百货公司或上网购买新衣,但我坚持选择手工裁缝的衣服。

    每年我会到“麻坡阿吉”商场订制新衣,通常会买好布料,然后才选择要作的衣服款式。

    虽然,裁缝师都是华裔,但他们都很精通马来服饰的设计和制作,从来没让我失望。

    各族本是一家人

    阿都拉曼(62岁,退休公务员)

    巫裔的开斋节衣服,让华裔裁缝师制作没有不妥,在大马,各族本来就是一家人。

    早期,各族都是生活在一起,反而是最近一些狂热分子制造话题,影响种族和谐。

    我认为,各族应多接触和交流,尤其教育很重要。

    我相信资讯发达,能够将人与人的关系拉得更近,希望“麻坡阿吉”商场带给国民最好的“借镜”。

    马来传统直落布兰雅装领口制作,无法被机械取代,至今仍保留以人工针线缝合技术。


    (本报刘福来摄)

    ↓↓相关新闻↓↓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