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秘密】南峇街 依斯迈街 中西风格 绝无仅有美学经典
(居銮16日讯)走过历史老街,蕴含着满满的历史故事,虽然在发展洪流下被停留在时间的定格,却是所有老一辈居銮人,小时候最熟悉,最怀念的成长地方。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居銮在1910年开辟,1911年开始设立单轨火车,成为重要的交通转运站,同时也带动居銮的发展,逐渐被发掘和开发为城市,成为柔州的重要交通枢纽。
而居銮老街从勿刹路开始被开发,1916年建好为当时少有的二楼砖木建筑架构,成为历史悠久的街道,接着也带动发展其他的街道,包括南峇街和依斯迈街。
居銮中华学校校友会会长孙福盛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说,居銮老街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尤其是依斯迈街和南峇街的建筑物具有中西文化风格,可以说是我国目前仅有的特色建筑。
他说,因为地理位置靠近火车轨道而发展的依斯迈街,是当时热闹的市区主要街道,设有药房、裁缝店、饮食中心及各类商店,是很多土生土长居銮人成长的地方。
提到依斯迈街和南峇街的特色建筑风格,孙福盛自豪地说,这两条街道的双层建筑物的狮子雕塑共有16座,蹲站不同,神态各异,一为标榜中西文化交融,二为镇煞,三为取意吉祥。
“加上建筑物二楼正面的‘郡望’标注,成为我国城镇绝无仅有的建筑美学经典。”
他指出,这些建筑美学无法在现代的建设被复制,因此已经成为居銮独一无二的古建筑遗产,需要继续被完好的保留和传承。
刻出生地 谨记故乡
依斯迈街和南峇街双层建筑物上方也刻有故土的出生地,让移民我国的华裔谨记自己的故乡,饮水思源。
孙福盛说,建筑物上方的鲁国、清河及西河,分别代表不同的华裔姓氏,为的是让离开母国及家乡的子孙和后代,记得自己最初出生的根。
“鲁国是颜氏、清河是张氏、西河则是林氏,也象征着他们是中国迁移到马来西亚的移民。”
他说,现在居銮只是剩下这些建筑物有刻着家乡的标志,是非常珍贵和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需要居銮华裔后代去维护。
“蕴含历史价值的建筑物,走过时代的洪流,见证了一个地方的发展和过去,对华裔后代来说,老街象征的更是时代进步留下的历史印迹。”
孕育多名华裔领袖
居銮老街是华裔社会领袖的孕育宝地。
南峇街人文荟萃,前后在该街居住和活动的社区领袖,包括彭振鸿、张荣茂、拿督张子宗、邱文玉、郑子瑾及郭金强等人,都对居銮华社及居銮中华中学,有着很大的贡献。
他说,这些领袖在该街道孕育成长,有所成就后积极为华社付出,以个人名义捐款给銮中,让华文教育在居銮继续传承给新生代。
孙福盛说,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前銮中董事长张子宗为首的建校委员会,南峇山麓一块14英亩半校地,展开建校工程,让銮中的校舍更为充足,提升居銮华文独中的教学环境。
他说,这些领袖为华教付出的崇高精神,值得后辈尊敬和学习,并希望銮中校友,能继续秉持为华教斗争和付出的重任,让华文教育继续在我国这片多元文化的土地发展。
看火车驶过 心情平静
老街展现的独特历史文化,是很多居銮人的满满回忆。
不愿具名的受访者们说,老街走过时代的步伐,是他童年玩乐和成长的地方,他的父母曾在该街道做生意,是他成长阶段最美好的童年回忆。
他们说,依斯迈街靠近火车行驶的轨道,小时候都会在大树旁看着火车驶过,让他的心情感到很平静和放松。
他们说,数十年过去了,虽然他已定居新山,但每次回到居銮探亲时都会回到老街,重拾过去美好的点滴,也会在该街道的咖啡店跟家人用餐聊天,感受最原始的老街味道。
他们希望老街风貌能继续保存,并得到地方政府的良好规划,让老街继续在居銮活络起来。
他们建议,老街的后巷或能有适当的美化和增添壁画,相信也跟拿督张秀科街壁画一样,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区。
学校 社团发源地
居銮老街有很多故事!
依斯迈街是居銮中华学校原址的发源地,1918年创立华侨学校,1920年创立培英学校,1926年则创立中华女校,直至1941年日本南侵当时的马来亚时被迫停办,后在1945年战后三校合并,定名为居銮中华学校。
该街道也是居銮中华公会的原址,建于1926年的建筑物最早是永春籍人创办的培英学校原址,后来成为永春公会、中华公会、马华区会,也曾是就是同仁书报社会所。
居銮开埠先驱人物颜登受、医德崇高的魏利煌医生、为居銮社会做出贡献拿督张秀科和张子宗父子的故居,皆曾在依斯迈和南峇街生活过。
a他们对于居銮社会和发展无私的贡献,依然烙印在每个居銮人的脑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