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毛巾养两残疾妹 骨气哥拒民众捐钱 “我只收毛巾钱” | 中国报 Johor China Press
  • 最热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卖毛巾养两残疾妹 骨气哥拒民众捐钱 “我只收毛巾钱”

    熊宝明照顾两个残疾妹妹多年,牛车水大厦3月起将关闭三个月整修,公众担心他无法应付生活费,纷纷买毛巾支持。

    (新加坡18日讯)好有骨气!他照看两个残疾妹,努力卖毛巾给她们温饱。消息传开好心人纷纷在细雨中送暖,他却尴尬不安、慌忙解释“我没那么伟大”,一一婉拒“买毛巾就好,只收毛巾钱”。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毛巾小贩熊宝明(55岁),在牛车水大厦底层开摊谋生。他的51岁和49岁妹妹一出生就患上肌肉萎缩症,49岁妹妹生来是哑巴又瘫痪,目前住疗养院。51岁妹妹能挣扎着走动,跟哥哥同住牛车水组屋。

    过去,摊位是由他们的父亲熊义聪经营至80岁左右,后来他不幸中风,10年前过世,摊位和女儿就交给熊宝明照料。

    前午(1月17日)4时左右,“女侠”潘迎芬在面子书贴文,转述一名好心公众写下的短文,呼吁公众光顾摊位,以实际行动支持毛巾小贩。

    贴文提到,牛车水大厦将从3月起关闭三个月整修,到时对照顾妹妹的熊宝明来说是雪上加霜,因此呼吁大家在农历新年来临之际,若要买毛巾、浴巾、手帕和地板垫,可以考虑到牛车水大厦底层183号购买。

    贴文不到一天,就有4000人转发,网友纷说要去帮忙。

    昨早《联合晚报》记者走访时,天空从倾盆大雨转为绵绵细雨,但浇不息公众送暖的热情,一小时内超过10人从全岛各地专程去买毛巾。

    熊宝明再三谢谢大家的关心,也坚持只卖毛巾不收捐款,公众再三塞钱,他也尴尬地带着微笑谢绝,希望大家别送钱。

    他原本请记者不要报道,但知道消息已在网上疯传后,就拜托记者跟大家说:“谢谢大家关心,我只想靠双手过平静生活,我没那么伟大,只是尽一点责任而已。”

    他还说,家里还有多个手足,他们都关心妹妹,只是大家都有工作和家庭,才由单身的他照料妹妹。

    熊宝明在牛车水大厦底层开摊谋生。(温伟中摄)

    捐500新元被婉拒  妇买毛巾送孤儿院

    公众纷纷送暖,买毛巾送贫苦老人和孤儿,连载送的德士司机也不收钱。

    熊宝明透露,前午至今已有几十名公众,看了面子书贴文专程来买毛巾。

    “其实我有点困扰,因为大家都很关心,问我家里的情况,我不回答显得没礼貌,但我只想好好做生意,家里的事也不想太张扬。希望大家别太关注我,还有很多可怜的人,我有得吃有得穿,已经很幸福了。”

    家有28岁特需女儿的邝洁恩(半退休)说,她看到朋友在面子书转发贴文,深深被触动,昨早从波东巴西住家搭德士去买毛巾。

    令她难忘的是,中年德士司机也说从面子书看到这个贴文,说既然是做好事,他也不收20多新元的车资。

    邝洁恩带着500新元现款要捐助,但熊宝明无论如何都不收,坚持买多少毛巾就收多少钱。最后邝洁恩买了好些毛巾和地板垫,准备送给孤儿院。

    邝洁恩今早带500元要捐助,但熊宝明坚持只收买毛巾的钱。(温伟中摄)

    “他过得有尊严”

    家住淡滨尼的郑财勇(60岁,园艺景观从业员)说,昨早收到朋友通过手机短信转发的信息,便专程来买毛巾送贫苦老人。

    家住后港的财务规划师伍葆爱说,她昨早收到朋友WhatsApp信息,很受感动,特地到牛车水买了好些毛巾,准备送给教堂的独居老人。

    “摊主很低调,没有要人可怜他,靠一双手照顾妹妹,过得很有尊严。”

     

    文/联合晚报

     

    ⬇⬇ 相关新闻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南洋女儿情》豪砸2000万 重建30年代牛车水

    《南》剧幕后精英昨早为动土倒酒,预祝开拍顺利。(长信传媒)

    (新加坡28讯)长信传媒自《小娘惹》之后,再一鼓作气筹拍讲述妈姐与红头巾故事的《南洋女儿情》,剧中将打造昔日牛车水,单是搭两条街景就花了2000万马币(超过653万新元),真可说是铸金巨作。

    《南洋女儿情》於前日在新山依斯干达影视基地举行大规模动土仪式。

    牛车水是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社区,古老的房屋在1900年至1941年间重建,是华人移居最早的聚居地,有关牛车水命名的传说不少,其中一个说法是居民以牛车载水清洗街道,史料显示,1819年莱佛士登陆之后,从中国南来华人日益增多,大部分居住在牛车水,而且以广东籍贯人士居多,住着早期南来谋生的苦力(猪仔)、妈姐及红头巾。

    《南洋女儿情》花653万搭建“30年代的牛车水”,蓝图独家曝光。(长信传媒)

    红头巾在30至70年代的建筑业扮演着重要角色,剧长40集的《南洋女儿情》描绘的正是妈姐与红头巾的悲欢岁月,《南》由郭靖宇监制、何亚发出任总制片人,缔造电视剧收视佳绩的本地金牌写手洪荣狄担任故事编剧,国产导演谢敏洋、黄光华为《南》操刀,新加坡制片是陈佩然,选角导演为黄慧仪。

    《南》剧周二在新山依斯干达影视基地举行动土仪式。(长信传媒)

    搭建 红头巾“大杂楼” 妈姐“姑婆屋”

    不惜工本的《南》剧将重现30年代的豆腐街与牛车水,当中会有23间店屋,包括杂货店、药庄、银行、旅馆,最受瞩目的当属让红头巾姐妹一起住的“大杂楼”、还有在大杂楼隔壁街,让自梳女妈姐住的“姑婆屋”。

    长信传媒老板何亚发昨天接受《新明日报》独家专访便透露:“搭建的街景面积约有3亩地,预计四个月完成”,以规模来看,简直就像搭建一个“小镇”。

    何亚发是《南洋女儿情》总制片人。(档案照)

    为栩栩如生地展现30年代的“牛车水风貌”,《南》团队前后进行搜集资料达八个月,务求“还原”历史做到一丝不苟。

    《南》剧在昨早动土仪式上,按照习俗以挖土机挖了三个洞,再倒酒入洞,祈愿一切顺利,据透露,搭建总工程多达250名员工,昨天先出动120名水泥工人开工,《南》预测明年3月开镜。

    有关《南》剧演员目前仍未敲定,但气魄惊人的何亚发透露:“完成《南洋女儿情》之后,接下来将有《南洋英雄泪》,这部剧的制作规模将会更大!”

    《南洋女儿情》花653万搭建“30年代的牛车水”,蓝图独家曝光。(长信传媒)

    《南洋女儿情》故事大纲

    欧阳天晴、邝彩云,两个互不相识的年轻女子上了同一艘船,从珠三角出发,越过伶仃洋,到陌生的南洋谋出路。

    邝彩云当了家佣“妈姐”、欧阳天晴则在建筑工地当“红头巾”,多舛的命运等着她们:漂泊无定、诱拐驱逐、牢狱之灾、无情战火、出卖背叛、情感磨难、生离死别……日子艰苦、前路茫茫,但她们始终相信,只要不放弃,绝处必逢生。

    ⬇⬇ 相关新闻 ⬇⬇

    ⬇⬇ 最近新闻 ⬇⬇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