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寻关二哥】诸葛亮“茅庐”闹双包 千年争议不休
【千里寻关二哥】第十一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孔明躬耕地“闹双胞”,南阳、襄阳争了上千年,至今仍是解不开的谜!
诸葛孔明是三国灵魂人物之一,唯这绝顶智机的军师万万没料到,在他归西千年之后,其“茅庐”所在之地,竟让后人争议不休。
因此,中国出现了孔明的两个躬耕地(即亲自耕种的地方),一个是南阳的卧龙岗、一个在襄阳的隆中。
有趣的是两处都有草庐、六角井,还有言之凿凿的文物佐证。
孔明17岁至27岁隐居躬耕苦读、刘备三顾茅庐之地的正确位置,还真叫后人抓破脑袋。
唯隆中的讲解员黄文则乐观看待这项“千年争议”。
她说:“这也挺好的,可以促进两地旅游业。”,因为去了卧龙岗,不走一趟隆中,就太没意思了。
黄文说,在隆中武侯祠前有个石碑,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于1990年提的词──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郡邓县之隆中,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北周省邓县,此后隆中遂属襄阳。
孔明在《出师表》有一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她解释,谭其骧这句话意指《出师表》的“南阳”指的是东汉时的南阳郡,与现今南阳管辖划分有异,孔明躬耕地应落在今时的襄阳。
当然,谭其骧的见解被不少人反驳,甚至讽刺是其晚年学术败笔。
不论谁是谁非,对三国有着情意结的人,不妨到卧龙岗和隆中走一趟,看看传说中的孔明,眉目像不像《赤壁》里的金城武。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