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你的家人】視林為家.依林謀生 一生住在嘉昆村落
報導:劉美嬌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很多人到現在還以為原住民住在樹上呢!其實我們(原住民)的文化習俗已經被同化了。”
位于柔佛州麻坡嶺嘉一個叫甘榜聖陶沙的原住民村,一名60歲的女村民米娜告訴《中國報》,當地原住民早在很久很久以前就不住在森林。
不過,該屬于嘉昆(Jakun)部族的原住民,唯一堅持的是不離開部落(原住民甘榜),生與死都要在該片土地上。
她不否認,隨著時代的發展,原住民的生活素質已提升,村民的思想也進步了,尤其年輕一輩,許多不再選擇進入森林“找生活”,而是去當羅厘司機、替人割油棕或打理園坵等工作。
儘管如此,她說,原住民村內的許多婦女,包括她這名寡婦,至今仍每週會進入村莊后山的森林裡,去採集竹籐及沉香樹苗。
她說,從出生至現在,森林曾是她的“家”,后嫁雞隨雞每天跟丈夫上山採籐,如今雖然已年老,還是經常相約其他村婦一起上山。
她透露,以前一條籐,售價50仙,如今加了一倍至1令吉,如果每天能採集到50條籐,就多少能夠應付生活。
但她指出,山上的竹藤開始減少,加上她體力有限,不宜進入深山,近年則開始嘗試“轉向”挖掘沉香樹苗到山下去售賣。
她透露,無論是竹籐或沉香樹苗,都有收購商進入村莊向村民購買。
米娜說,該村的原住民年輕男女一般與本村或鄰近另外3個村落的村民結婚,另有許多女原住民嫁給華人。
她透露,該部族屬于無宗教信仰者,逢辦村落舉辦婚禮時,是依照馬來婚宴形式,即一對新人會坐在台上接受賓客祝宴,當然如果家有閨女嫁給華裔人家,則根據華族的結婚禮儀。
沒特別宗教信仰 大年初一慶新年
嘉昆部族是沒有宗教信仰的群族,平日沒有任何膜拜儀式,但會跟華人一樣,于農曆大年初一慶祝新年。
甘榜聖陶沙共擁有逾50戶人家,每逢華人農曆新年時,他們原來也跟華人一樣于大年初一當天,各自在住家烹者美味佳餚,邀請左鄰右舍或鄰近部分的村民歡慶歡聚。
米娜說,原住民屬窮戶人家,平日三餐粗茶淡飯,但過年時會稍微煮得豐盛一些,尤其烹煮豬肉、雞肉、魚肉等,就大魚大肉加配炒麵條或炒飯。
談到宗教信仰方面,米娜指出,該部族的宗教早已“失傳”,其父母或夫家早就沒有膜拜任何神明,如今整個部落也一樣,因此沒有特別的宗教儀式,無論紅白事,一切簡單進行。
她說,一旦村落有人家的家人過世,村民將發揮團結力量,除了呈上帛金慰問,也協助到村莊與森林中間的墓地挖土,而逝者一般僅以草席包裹后入士為安。
童年森林生活 無憂無慮
米娜小時候曾在森林生活過,而在原始森林無憂無慮的生活,也是她最快樂的童年回憶。
米娜坦言,早在一個世紀或更早之前,部族的祖先是住在森林,而約50多年前,她也試過跟著父母入森林“小住”一兩個月。
她說,當時雖然在部落有一間簡陋的茅屋,但父母偶爾會攜帶兄弟姐妹,“舉家”搬回森林去住。
她透露,每來到森林,父親就會以一隻靈巧的手用竹子樹干蓋起一間像休息亭的小屋,然后每天上山採籐,而她總是喜歡跟著父親回返部落外的隆旺街市去售賣收成品,再購買一些食材上山。
在其印象中,森林里的生活是最開心的,因為那裡的空氣冷冷的,而她與兄弟妹妹們總愛跳進河裡捉魚或在河邊垂釣。
她說,原住民最喜歡的菜是木薯嫩葉,幾乎村莊每戶人家屋旁都有栽種此農物,以及飼養家禽如雞鴨。
常被誤當為穆斯林 光顧華人食肆被拒
嘉昆部族的“語言”似國語,其他族群能夠明白及與原住民溝通。
然而,當這部族人到一些地方尤其市區華人餐飲店消費,則往往易被業者誤當為穆斯林,而拒絕做他們的生意。
米娜指出,雖然原住民遍布各個州屬,但他們屬于不同部族,各自擁有部族語言、傳統習俗及宗教信仰等。
她說,該村落的部族無論宗教或傳統習俗早已漸漸“迷失”或不存在,但他們說著的語言是屬于部族語言,即類似國語,但尾音一般加上“k”。
她指出,現今村落的小孩開始到學校包括華小接受教育,惟不否認許多因為惰性而不願學習。
“村內的原住民與鄰近嶺嘉、隆旺及武吉哈逢新村的華巫裔村民是好朋友,大家融洽相處,也熟知彼此的習俗文化。”
另外,也是是皮膚黝黑加上長得像巫裔的關係,米娜和家人試過多次到麻市華人餐飲店準備用餐時,被業者或旁人當作穆斯林,而被店家拒于門外或拒絕做她們的生意,令她哭笑不得。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