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華老師,走了!
(新山10日訊)吳華老師過世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吳華是馬新兩地資深的文史工作者,一生著作豐富,他于昨晚因心臟衰竭病情突惡化,於晚上11時38分與世長辭,享年85歲。
吳華生前著作甚多,他的逝世,是本地文史界一大損 失。
柔南華文報業從業員俱樂部前主席舒慶祥今日上午在面子書,發布這項消息。
他指出,吳華生前身体沒有太多的問題,起居飲食,常常獨自進行。
5月8日,吳華到應邀到環球旅行學院上下午作兩場新山文史問題開講,學員都是從事導游工作者,下午5時回家後,即感身体不適,到家庭醫生問診,醫生指示須馬上送往醫院,然於9日晚病情突悪化,於晚上11時38分過世。
吳老的遺体現停柩在新山中華公會 綿裕亭殯儀館第7停柩室,現訂於5月13日( 星期日)上午11時出殯,火化新山中華公會火葬場。
小資料 | |
姓名 | 吳華 |
出生年份 | 1933年 |
居住 | 新山與新加坡 |
《中國報》忠實讀者
吳華老師《中國報》成立70年,一路走來艱辛不易,新山華社元老吳華生前就是陪伴本報成長的忠實讀者,從黑白到彩色印刷,親眼見證本報茁壯成長之路。
吳華年輕時,是住在關丹,并在親戚家的店鋪工作,當時親戚的店鋪每天都會購買《中國報》,因而令他有機會閱讀本報新聞。
他生前曾接受《中國報》專訪,並坦承最早期的報紙只有兩、三頁紙,并且都是黑白印刷,照片更是少之又少,可以說是沒有照片的報紙,但是大家還是會買報紙來看,因為只有透過報紙,才可以知道外界發生的事情。
他記得以前報紙的新聞,主要是報導中國新聞,因許多華裔當時才剛從中國來到南洋找工,大家最想知道的消息,還是圍繞著中國發展和世界新聞,所以從前的報紙很少本地新聞。
“以前的報紙完全沒廣告,幾張紙內容全是密密麻麻文字,與現今的彩色印刷報紙,相差甚大,今時今日的報紙外觀吸引人,而且還分娛樂版、地方版和體育版,讓人更易閱讀自己想要的新聞。”
談到派報環節,吳華記得新山以前都是下午才可以看到《中國報》,因為《中國報》印刷廠位於吉隆坡,而《星洲日報》等的印刷廠則設在新加坡,所以其他報早上就可運到新山。
“以前交通不便利,所以運輸是不簡單的任務,《中國報》以前都是靠一些國民黨支持者協助派送,每次只有下午才可以翻閱到《中國報》。”
隨著馬新分家後,《星洲日報》等印刷廠也搬回吉隆坡,而當時交通也便利,各報分發報紙到新山的時間才逐漸統一。
看著《中國報》新山辦事處成長
《中國報》是于1982年進駐新山,并且一開始成立僅有一名駐新山記者。
吳華記得,過去各報章很少報導地方新聞,可能是人力不足,所以地方新聞較少,直到60年代後,才逐步有報館在新山設立,而《中國報》是于1982年來到新山。
他指出,中國報一開始在新山并沒有報館,只有一名記者黃永強,後來才擴充到今時的新山辦事處與大批採訪記者的規模。
對於今時的《中國報》,吳華認為,《中國報》如今已是間大報館,報導的新聞多樣化,并且新聞內容也很及時,所以多年來,他都不曾放棄閱讀本報。
吳華本身也經常撰文投稿本報專欄,算是本報數一數二的忠實讀者與支持者。
吳華希望本報未來可往更多元方向年前今年,包括重點報導華團與教育等新聞,讓各層面的讀者都可以取得充足知識與資訊。
早期報紙與現今不同
他還記得各報章成立初期,較少本地新聞,反而中國新聞和世界新聞佔多數,這相信與讀者群仍有中國故鄉情誼有關,為符合讀者口味,所以當時多數報導中國新聞。
另外,他也記得以前報紙也沒今時那麼厚,就三四張張紙夾在一起,就被稱為報紙,也不像現在還分體育版和娛樂版等。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