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北:讓成功企業家引導 擬設青年創業孵化基地 | 中国报 Johor China Press
  • 最热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陳書北:讓成功企業家引導 擬設青年創業孵化基地

    陳書北(右)走訪夜市集進行民調。
    陳書北(左)理解“‘馬勞”的心酸。

    (新山6日訊) 柔佛州務大臣特別事務官拿督陳書北說,他目前著手草擬一項建議,以便要求州政府設立一個青年創業孵化基地,除了提供青年創業相關諮詢外,也將創建一個平台讓成功企業家引導青年如何創業及進行事業規劃。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他說,隨著柔州經濟蓬勃發展,希望能夠鼓勵更多的年輕人創業,以便共享經濟發展帶來的成果。

    他說,目前有數以萬人計的人力每天涌入新加坡工作,州政府不否認在兌換率的差距下,他們獲得比在本地工作更多的薪資,但這畢竟不是長遠之計。

    “他們都在調侃自已為‘馬勞’,這種心酸我們都能理解,每天早出晚歸,舟車勞頓,加上來回工作途中的風險,是否真的值得?“

    “因此,我們鼓勵更多在新加坡工作的人士回來柔州大展拳腳,而州政府可以在這一方面提供協助和方便。”

    陳書北(右)鼓勵更多在新加坡工作的人士,回來柔州大展拳腳,

    陳書北也是馬華巴西古當區會主席,他昨日針對由其團隊最近所作的民調分析,這么指出。

    陳書北團隊日前分別在清晨時間在該區的油站、中午時間在茶餐室、傍晚時間在夜市集,以及晚上時間在居民對話會上,向100名在新加坡工作的各族人士進行民調。

    調查結果顯示,有89%每天來回馬新工作的人士指出,如果在本地有機會創業的話,他們會考慮回來本地發展。他們也認同創業是長遠之計,並希望獲得更多相關的資訊和政府方面的協助。

    陳書北(左)清晨時分到油站,向在新加坡工作的各族人士進行民調。

    馬勞反對孩子越堤工作

    陳書北說,他曾經跟幾個在新加坡工作的人士聊起,並得知他們都反對讓孩子到新加坡工作,因為他們都是過來人,他們懂得分析得與失。

     

    他說,雖然在本地工作開始時薪水低,但是這些家長希望孩子能留在本地吸取經驗及開拓人脈資源,以便在未來將優勢轉化為創業機會。

    “他們不想讓孩子像他們那樣天天來回長堤,就算手上有錢了,想要回來創業也面對諸多困難,其中最大的因素是沒有熟悉的人脈,以及上了年紀才要開始創業,談何容易?“

    陳書北也舉例道,邊佳蘭的石化工程所帶動的周邊商機可說是商機無限。

    “雖然說這並不表示隨意進駐邊佳蘭就能成為百萬富翁,但是有商機即代表著機會。”

    他說,“金礦”在柔佛州內,就必須運用智慧,一步一腳印踏實的付出,唯有如此,才能品嚐到辛勞之後的甘甜成果。

     

    ⬇⬇ 相關新聞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天黑出门‧天黑回家 狮城大叔天天越堤 打理哥打菜园

    67岁苏永瑞27年來,每天从新加坡开车到马来西亚菜园工作。

    (新加坡7日讯)新加坡一名菜园老板“逆向越堤” 27年,每天从新加坡开车到马来西亚工作。务农工作本已耗时耗力,他还需要几乎每天花两、三个小时越过柔佛长堤,这全是为了能多点时间陪伴家人。

    “做了这么多年,也没什么,就是赚到一个家”。

    《8视界新闻》报导,67岁的苏永瑞自1992年开始到马来西亚柔佛州经营菜园,直到现在。父亲是农夫,苏永瑞自幼跟随父亲的步伐,从15岁就开始务农,一晃就是52年。

    苏永瑞说,家族从前在杨厝港开菜园,“不过,到了1970年代,政府土地征收。新加坡地少,之后菜园也是很难做,所以我们到马来西亚开菜园。”

    目前,他与63岁的弟弟苏瑞来一起打理位于柔佛哥打丁宜面积70亩(约六个半足球场大)的菜园,种植的蔬菜包括小白菜、辣椒、长豆、羊角豆等,每天收成的蔬菜就送回新加坡巴西班让蔬果批发中心售卖。

    每天“天黑出门 天黑回家 ”

     

    为避免塞车, 苏永瑞每天摸黑出门,早上6点就从新加坡出发,开车一、两个小时越过新柔长堤到马国开工。傍晚下班后,再开一、两个小时的车回新加坡,回到家都已晚上9点多了。

    为免太疲累,他与弟弟也会轮流开车进出新马。

    为了解他一天的工作,8视界新闻记者随车越堤。进行采访当天,新柔长堤交通顺畅,从新加坡抵达位于哥打丁宜的菜园,耗时约一个多小时。

    苏永瑞摸黑出门,以避开新柔长堤的塞车尖峰时段。

    20多年来每天越堤,让苏永瑞对交通情况了如指掌,能够准确预测长堤的塞车时段。他说:“如果是早上9时才出门,长堤应该已经塞满车了。”

    他也曾遇过在路上塞了五、六个小时的可怕经历。他说:“长周末我就没有每天来回(新马)了,直接住在当地,太怕人了。”

    有时适逢周末,他也会待在马来西亚一晚,有时住在旅馆,有时则直接睡在菜园里,避开新柔长堤的塞车时段。他说:“如果全部时间塞在路上,回到家也没时间了,也没意思。”

    苏永瑞一个星期工作七天。

    为家人每天奔波两地

    苏永瑞身为老板亲力亲为,一个星期工作七天,就连星期天也会越堤到马国。怎么有时间陪家人?

    他说:“星期天工作半天,还有半天(可以在家)。”

    苏永瑞为什么不选择干脆住在当地?他说:“刚开始到马来西亚种菜时,孩子还在念中学,怕他们叛逆期,回来看孩子。每天来回久了,现在也就习惯了。 ”

    如果遇到大塞车,苏永瑞会在菜园里过夜,房间看似简陋,但装有冷气!

    1990年代 光辉岁月

    或许有人会问,苏永瑞是菜园老板,又心甘情愿每天奔波于新马两地,难道这是一门赚头很大的生意?

    苏永瑞说:“其实种菜这个行业,坦白说,之前也是有风光过(1990年代至2008年左右),不过现在就比较难,现在成本在增加,所以说利润会‘很薄很薄’。“ 他表示,近五年来,农药、员工工资、租金等方面的成本“增加得很厉害”。

    他也表示,如果收成不好,他还需要赔钱,“现在是在赔钱的”。

    苏永瑞:菜园生意给过我成就感。
    农场的收成每天都送往新加坡批发市场售卖。

    不过,苏永瑞一辈子都在做农业相关的行业,现在想要退休也不舍得放弃。他说:“菜园生意也给过我成就感,现在想要放弃,但想到以前的成就感,就不舍得放弃。”

    苏永瑞菜园收成也减少了许多,从前一天可产出七吨的蔬菜,现在一天出产大约一吨蔬菜。

    再过几年就步入古稀之年,他也已经打算半退休,“我跟弟弟都老了,体力、精力跟以前不同了。做到做不动为止吧!”

    苏永瑞靠着务农养家,现在家里的四个女儿皆已成家,每个也都事业有成,让他十分欣慰。

    他也坦言,菜园生意虽然没有让他大富大贵,但“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赚到一个家”。

     

    晚上8点多,塞在关卡半小时,已是幸运,不算真正的塞车。工作了一天,苏永瑞也累了,打起了哈欠。

    文、图和视频/8视界新闻

    ↓↓相关新闻↓↓

    ↓↓最近新闻↓↓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