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攤設玻璃陳列櫃 阿嫂不再亂戳魚 打造巴剎新文化
(新加坡28 日訊)用玻璃陳列櫃取代“簡陋的桌子”展示魚鮮,33歲年輕魚販以光鮮乾凈的裝潢,現代科技的經營手法,打造新一代魚販的形象,要保住濕巴剎文化。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魚攤“漁民”(Dishthefish) 由陳俊子在三年前開設,他的妻子王淑嫻(30歲)後來加入,負責營銷策略與網購業務。
陳俊子的父親當年在裕廊魚市場從事魚類批發,他6歲時父親就去世。比他年長14歲的二哥則在裕廊西巴剎經營魚攤近20年,陳俊子12歲起每逢周末都會到檔口幫忙,對這行一直有著格外的熱忱和使命感。
陳俊子笑說,和妻子自大學時期開始,每次出國都會走訪當地的魚攤,希望借鑒可取之處,提高本地魚販的水平。
2014年農歷新年期間,他嘗試在網上賣魚,反應很好,讓他興起創業的念頭。原本從事投資公司業務發展主管的他,在2015年9月選擇到合樂路附近的廟彎巴剎開檔賣魚。
有別於一般攤檔,只用幾張桌子搭成一個簡陋的攤位,陳俊子的魚攤“漁民”經過精心裝潢,給人帶來清新乾凈的感覺。
他使用透明的玻璃櫃來展示魚鮮,防止顧客隨意戳碰魚肉,“一般魚檔隨意讓人觸摸很不衛生。”
商場設分店 辟廚房示範烹調
去年10月,“漁民”也在西海岸廣場開設零售店面,店面還特辟廚房,讓他們有機會向客戶示範如何處理和烹調魚類。
他說:“年輕一代沒有時間上巴剎,對烹飪也不那麽在行,這類新一代魚攤需要設在商場內。”
陳俊子也善用科技經營生意,比如他使用銷售點終端系統(POS系統)處理每天的銷量和營收,從中掌握顧客喜好等數據,作為下單訂貨的參考。
他說:“現在上巴剎的很多都是女傭和陪月嫂,他們會要求收據好向雇主交代,使用銷售點終端系統還可以打印出收據。
陳俊子也引進自動收錢和找錢的現金處理系統,店員無需觸碰鈔票又斬魚,既節省時間,又確保衛生。
此外,他經營魚類訂購網站,推出各種配套,比如適合小孩子食用、少骨而切成方塊方便烹煮的魚肉。
巴剎環境差 花一年請不到工人
巴剎環境濕漉漉、骯臟又有味道,花了一年也請不到工人。
陳俊子坦言,沒什麽人願意到巴剎工作,他花了一年多的時間,通過登報、社交媒體請工人,一直沒著落。
無計可施下,他只能一腳踢,大清晨到批發市場進貨,接著到巴剎開檔,下午則給網上買客送貨。
妻子王淑嫻看他忙不過來,去年10月辭去投資管理公司高級執行人員工作,加入賣魚的行列。
後來,陳俊子到西海岸廣場開設零售店面,因乾凈又有冷氣,才成功聘請到員工。
為了讓員工更了解“漁民”的運作,陳俊子還特別安排他們到巴剎“實習”。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員工後來愛上巴剎的氛圍,因為在巴剎裏,顧客就像好朋友,“你會記得他們幾時出國,特別喜歡的魚類等,員工認為比較有人情味。”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