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尋根為工作自我挑戰 老少齊到會館學方言 | 中国报 Johor China Press
  • 最热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為尋根為工作自我挑戰 老少齊到會館學方言

    出席客家豐順會館方言班的學員們,有老有少。(受訪者提供)

    (新加坡30日訊)越來越多人選擇到會館學方言,小至10歲,老至77歲,小朋友想跟爸爸一樣會講方言,年輕人因為工作需要學方言,有些人則通過學方言尋根,還有老年人為了自我挑戰而多學一種語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據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迄今在本地註冊的會館超過300間,不少會館都舉辦各樣活動讓會員參加,其中就包括方言會話班。

    就讀義安小學(Ngee Ann Primary School)的譚臣宏(10歲),每隔兩周都會到客家豐順會館,上客家會話課。學生群中年齡最小的他稱,他是因為對父親口操的客家話感到好奇,就與哥哥到會館上課,學習方言至今已約半年。

    他說,他有疑問時會請教老師或父親,與哥哥互考對方,他覺得學方言“很好玩,有趣”。

    同樣也上客家會話課的劉桂蓮(77歲)則指出,她能以潮州話、廣東話及福建話交談,如今學習客家話是“為了自我挑戰”,多掌握一種語言。

    從事文字工作的李小姐(25歲)說,她有不少同學也為了去中國發展而學習方言。一年前參與潮州八邑會館方言班的

    她說,“我時常會碰到說方言的老人家,如果自己也會說(方言),會更拉近距離。”

    她說,上課後能以簡單的潮州話與祖母交談,讓她感到興奮。

    林丹文將親身經歷融入講課中,讓課程生動有趣。

    來自馬來西亞永平的鄭先生(35歲,工程師)則是為了保留自身的籍貫文化,每週五晚都到新加坡福州會館上課。他表示,去年就想報名參加,可惜錯過了報名時段,今年特地再致電詢問,終於報上了會話班。

    他也說,學習方言能拉近他與父母的距離,有種難以言喻的親切感。

    新加坡福洲會館會話班老師,也是會館文教股主任的林丹文(64歲,教師)受訪時指出,越來越多人因為種種原因開始接觸方言,其中就包括“尋根”。

    “方言能給人一種認同感及歸屬感,是身分標誌。”

     

    ⬇⬇ 相關新聞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