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秘密】未來可注入人體硬組織 生物陶瓷大有作為 | 中国报 Johor China Press
  • 最热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零秘密】未來可注入人體硬組織 生物陶瓷大有作為

    “陶瓷之鄉”──陶瓷工藝前景(下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陳宗禧:陶業未來將用在人體構造上。

    報導:黃慧琪
    攝影:李再輝

    (亞依淡15日訊)對身體無害,堅固又沒有副作用,“陶”在經過改良后,未來將有望注入在人體構造上,如牙齒及骨骼,因此前景備受看好。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總稱,它是由黏土與石英、長石等混合物,經過成形、乾燥和焙燒而成的製品。

    但隨著時代發展,因生產方法不同,材料也可分成生物陶瓷及透明陶瓷,透明陶瓷即是一般所見的陶瓷,而生物陶瓷因與人體的硬組織較接近,適合用在人體硬組織上。

    陶業有限公司董事陳宗禧接受《中國報》訪問說,很多人對陶瓷的印象,都是花盆、古董及盤等用具,並且認為邁入夕陽業。

    他說,該公司從1935年成立至今,已經經歷三代,但認為陶的前景是無限。

    他說,陶瓷發展至今已研發出生物陶瓷(Bioslamic),更有臨床證實,生物陶瓷能用在人體中,主要用在修復牙齒、骨骼等硬組織上。

    他說,如果一個人因為意外導致體內骨頭損壞,而生物陶瓷也可以做成骨骼,因為生物陶瓷並非金屬,不會生鏽也不會腐蝕,因此可以植入人體內,而且貼近皮膚也不會過敏。

    “但因生物陶瓷需要花一段很長的時間才可以製成,因此市面上還未普及,相信未來會有所改良和發展。”

    陳宗禧希望喜歡陶瓷器者,應學習分辨真偽。

    盼建陶瓷展覽區

    參觀工廠太危險,盼政府建陶瓷展覽區。

    陳宗禧相信,很多人對陶瓷的生產過程有很大的好奇心,但若讓學生進入工廠參觀,擔心會有意外發生。

    他希望,柔州政府在亞依淡可以建一個小規模的展覽區,讓學生或者有興趣的人都可以了解,讓亞依淡成為更具體化的陶瓷之鄉。

    家中使用的馬桶,也都是陶業製成的,且都必須經過專人嚴格審核。

    修復牙齒骨骼

    生物陶瓷是一種用於人體器官和有組織修復功能性的精密陶瓷,它在製作過程中,採用的原材料和傳統陶瓷不同,產品顯微結構也有所不同。

    其中,生物陶瓷可分成三類,即生物惰性陶瓷、生物活性陶瓷及可吸收的生物陶瓷。

    生物惰性陶瓷在醫學上已有40多年歷史,主要修復牙齒、骨骼上,針對牙齒,民眾在植入后感覺良好,但缺點是很難製出符合牙齒尺寸大小的假牙,而在骨骼方面可做成髖關節、膝關節、肘關節、肩關節、指關節等。

    另外,新型的氧化鋯生物惰性陶瓷在1988年開始進入臨床應用,它的強度和斷裂韌性都比氧化鋁生物陶瓷高,因此一般用它來製造人體中最重要的承重關節。

    而且,它的尺寸還可以做得更小,以增加關節的自由度,延長使用壽命。

    小資料(取自互聯網)

    陶瓷品注重細節,員工們也細心雕刻每一個紋路。

    價格高 仿製品入侵

    價格高人民無法負擔,加上仿製品入侵,使陶瓷業面臨巨大挑戰。

    根據歷史記載,陶瓷有1萬3000年歷史,也是每個人生活中必需品,如從家裡的廚房用具、到洗手間的馬桶,到擺設花盆等。

    陳宗禧說,經濟不景氣,每個人都縮緊腰帶過日子,使大家都會貨比三家購買用具,甚至是用塑料取代。

    他說,學習做陶瓷花瓶的人越來越少,也使真的陶瓷花瓶越來越珍貴,尤其一些古董花瓶,仍受到大家喜愛,因此市面上也出現越來越多逼真且價格較低的仿造品。

    他希望,真正懂得欣賞陶瓷花瓶的人,要學習分辨真偽,而若要分辨,可以注意陶瓷花瓶上的花紋、觸感以及顏色。

    工廠內有多名外勞分工合作,監督陶瓷製作,因此外勞政策對陶瓷業影響很大。

    混合脫模修坯施釉燒窯
    製作過程 耗時一週 

    一個普通的盤,也要用一星期製造。

    陳宗禧說,好的陶瓷產品雖然價格偏高,但若了解製作過程,就知道得來不易。

    他說,陶瓷品過程包括混合、脫模、修坯、施釉到燒窯。

    他以盤子舉例說,一開始就要用泥土及礦物等混合成為坯土,再用機器壓、加水、加化學藥品成為漿,這過程就需要一天時間。

    “當用機器做成盤子模型后,第二天需要修飾、第三天則是“素”燒、第四天印花紋、第五天再燒多一次,才算大功告成。”

    他說,以前在還未有機器的時候,一天只可以做數百個空盤子,如今有機器后一天則逾千個,產量不高。

    他也說,其實本地也有優質泥土,但因人手不足,而且在挖起來后必須加工,因此本地泥土一半以上是中國或其他國家運來,導致物品價格上漲。

    一個洗手盆,也需要多名職員先試用,確保萬無一失再銷售至市場。

    次等貨搶灘 破壞行情

    商人使詐,使本地出現次等的陶瓷用具。

    陳宗禧說,其實陶瓷有分好貨以及次等貨,而本地商家為了賺錢,到中國購買次等貨到本地售賣,一些好的產品則都送往歐美國家。

    “我這麼說不是要破壞中國,而是陶一定有分好貨和次等貨,一般次等貨都是用來賤賣的,但本地商家就會去購買回來賣。”

    他說,因成本人力關係,一個陶瓷杯成本要5令吉,但次等貨可以只售賣2令吉,使本地陶瓷業無法競爭。

    他也說,其實不止馬來西亞,一些非洲和窮困國家都是用次等貨。

    員工們把用海綿調整盤子,以確保盤子形狀及在高溫處理后,不會不平均。
    女員工負責把盤子黏上金邊,讓盤子看起來更漂亮。

    凍結外勞進入 工廠嚴缺人手

    本地人吃不起苦,若政府凍結外勞進入我國,將使製造業無法存活!

    陳宗禧說,該公司除了高層辦公室外,其餘80%(約1200名)的工人都是外勞,然而政府若凍結外勞,他將會面對沒有工人的窘境。

    他說,陶業無法和電子工業一樣,有冷氣房,舒服的工作,加上大多數華裔在升學后,都不想做粗工,因此陶業一直以來面對人手短缺問題。

    他說,若政府凍結外勞進入,大馬的工業、生產線都面對嚴重問題,因為許多步驟非機器100%可以做到,還是需要人力去監督。

    他也坦言,其實在令吉貶值后,許多外勞都不想再進入我國,因為我國一些公司都無法提高外勞的薪水。

    “若調高物品價格來提升外勞薪水,那只會使物品都賣不出去,失去競爭力。”

    在粘好花紋后的盤子,需要另一批人每一個檢查,把凸起的部分磨掉,確定盤子不會割傷人。
    所有陶瓷完工后,也會有多一名職員進行最後檢查,才得以出貨。

    經過高溫處理 陶對人體無害

    陶經過高溫處理,對人體無害!

    針對“陶”注入人體的說法,陶然園的負責人鄭宇量(33歲)說,他不清楚陶是否能直接植入身體,但若製造牙齒,相信不會有太大問題。

    他在接受《中國報》電訪時坦言,對陶植入人體的問題並不很了解,但陶經過高溫處理,細菌都已被殺死,對人體不會有害。

    鄭宇量:陶對人體無害。

     

    ↓↓相關新聞↓↓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