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來才設置路牌 16條“無名巷”終有名了! | 中国报 Johor China Press
  • 最热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30多年來才設置路牌 16條“無名巷”終有名了!

    巴口新村16條無名小巷獲得正名及安置路牌,村民贊好;左起為李寶平、文亞好、陳美彬、蕭月鳳、陳福源及林仁春。

    (麻坡5日訊)巴口新村16條“無名巷”有名字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巴口新村烏達拉路(北路)的分叉小路,過去30多年來一直沒有名字,讓村民訪客找路時,感到非常混淆。

    村民反映,烏達拉路長約2公里,即從衛星市路口至益華村,但許多建在道路分叉小巷的住屋,由于巷子沒有名字,造成村民和訪客經常找不到目的地,引起諸多不便。

    住有逾50個住戶

    巴口鄉委會收集村民意見,日前通過馬華麻坡市議員陳美彬向市議會申請增設路名,並為16條小巷“正名”及安置新路牌。

    巴口村長李寶平今日聯同馬華峇吉里區會秘書陳福源、陳美彬、鄉委會執委蕭月鳳及文亞好巡視新設置路牌。

    李寶平告訴《中國報》,上述16條道路大部分僅設有兩三間住家,但為了方便到訪者尋找目的地,決定給相關小路爭取名字。

    他指出,當局已批准烏達拉路旁多條分叉小巷的路名,包括瑪瓦7路至13路、哈莫妮1至4路和A路,及9路分增3條小方路。

    他披露,上述16條小巷共住有逾50個住戶,有關路牌讓人一目了然。

    受惠村民林仁春(46歲,自僱人士)指出,由于郵差已熟悉該區房子,儘管分叉小巷沒有名字,但信函乃安全送到。

    他說,幾乎所有分叉小路的住屋地址路名都被列為烏達拉路,但往往訪客繞走在烏達拉路找不到目的地,主要有許多分叉的“無名路”。

    他說,如今住家小路設有名字及安設路牌后,能更明確向親友和訪客清楚說明住家地址,非常方便。

    巴口峇勒路(西路)溝渠獲提升,有望解決逢雨必淹的問題;左起為蕭月鳳、李寶平、文亞好、陳美彬、陳福源及村民。

    擺脫遇雨則淹噩夢

    麻坡市議會去年撥出80萬令吉全面提升巴口烏達拉路(北路)的排水系統后,新村另一個水淹黑區峇勒路(西路)耗資2萬令吉的溝渠提升工程已全面竣工,村民終能擺脫遇雨則淹的噩夢。

    李寶平指出,基于新村許多排水道窄小陳舊,新村數年前經常面對逢豪雨必淹的問題。

    他說,在馬華區會、鄉委會及市議員的合作下,新村各渠道于近幾年已逐步獲得提升,包括去年完成加寬及加深烏達路溝渠和道路工程。

    他指出,由于住在峇勒路(西路)的數戶住屋地勢較低,也經常面對突發性水淹,當局再撥款2萬令吉提升路旁長約100公尺溝渠,希望能改善該區的排水系統,降低水淹入屋的幾率。

    烏達拉(北路)長約2公里,道路兩旁設有許多分叉小路,加上沒有命名,造成民眾混淆,如今安置路牌后,讓人一目了然。

    ↓↓相關新聞↓↓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