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柔佛頭條】隨投資商大舉進駐 中國餐館新山飄香
報導:吳菊君 攝影:張來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新山3日訊)隨著中國投資商和發展商大舉進駐本地市場,中國餐館在本地如雨后春筍般林立,匯集了大江南北各省系菜餚。
據了解,在本地最常見和普通的菜系,主要為湘菜、東北菜及川菜,這些餐館主要集中在中國人集中居住工作的地區,包括依斯干達布蒂里區、振林山區及新山市區。
位于柔州東部的邊佳蘭,因石油提煉及石油化學綜合發展計劃(RAPID)開發,引來不少中國客工到當地工作,這個以當地傳統馬來食物及海鮮餐廳為主的小鎮,也開始看見中國餐館的蹤跡。
本地人接受度高
據《中國報》了解,近幾年來,有不少中國人或新加坡人在本地陸續開設中國餐館,顧客群除了中國投資商和客工,也為滿足本地老饕的味蕾。
業者受訪時指出,本地人對中國菜餚的接受度高,不管是湘菜的香辣或川菜的麻辣,都難不倒本地人的口舌。
他們當初確實看準越來越多中國人來到本地工作或居住,而開設中國餐館,但也有業者是在七、八年前,中國人不是很多的時候,大膽開設中國餐館。
大多數是本地客
中國客源流動性頗高,位于新山柏伶花園的“中國私房菜”,其客源有高達60至70%顧客,都是本地客。
業者楊麗娟(40歲,北京人)說,她自7年前便開設該餐館,該餐館以融合菜(烹煮不同菜系)為主打,讓來自大江南北的中國人,都能品嚐。
她透露,相比下,中國客源比較不穩定,例如在工地工作的中國客工,因沒有交通是難以外出到餐廳享用,外食使用次數較少,所以該餐館是有提供送外賣服務。
她透露,很多到本地工作的中國籍人士,逗留一段期限便回去中國,流動性頗高,相對本地顧客比較穩定。
她說,旅居在新加坡中國客,只佔了10至15%,很多都是熟客,只要進入新山消遣,都會前來光顧。
本地人接受度高
業者認為,餐館要獲得永續經營,必須獲本地人的支持。為顧及本地顧客的口味,在烹煮菜餚上,確實有作出適當的調整。
“本地人的口味較比中國人清淡,廚師會少放油鹽和減輕辣味,以迎合本地人的口味。”
但他們也不會遺忘,追求中國菜餚正宗口味,若上門的是中國人,廚師會照原本的烹煮方法。
業者說,其實有不少本地人,也會要求正宗口味的中國菜,所以他們依照不同顧客的要求,做出不同的調整。
中國人光顧解鄉愁
不乏定居在新加坡的中國人,在週末越長堤到新山消費時,也會順道到中國餐館,一解思鄉之情。
受訪的本地中國餐館業者說,他們或多或少有從中受惠,有不少顧客都成為老顧客,但這個比率佔據不多。
他們說,基于匯率關係,不少新加坡人在週末,攜帶一家大小來到新山消費,在逛街購物之后,也會到餐館用餐。
他們說,新加坡店面租金高昂,同樣是中國餐館,但價格依然會差距甚多,在兌換匯率后,新加坡客在本地的中國餐館,更享用更好菜色的菜餚。
本地人嗜辣 麻辣川菜吸引人
總店位于新山世紀花園的“武漢鴨脖子川菜館”,7年前只是售賣鴨脖子的小攤位,但因本地人接受程度高及中國顧客的轉介紹,吸引不少嗜辣之人慕名前來。
川菜其特點就是麻辣,眾所周知,四川人不辣不歡,幾乎一年四季都在吃辣,本地人的嗜辣程度也不遑多讓,令該餐館的鴨脖子、辣子雞及回鍋肉,都受歡迎。
店主黃文龍(41歲)和妻子熊錫容(31歲,四川人)說,鴨脖子是一個當地小吃,用40多種中藥材和30多種配料一起滷,加上花椒提味;鴨脖子每天只售賣60至80根。
他們也在不久前在新山茂奧斯汀花園開設分行。
黃文龍說,本地人非常會吃辣,嗜辣程度連四川人也咋舌,本地人甚至還要配上小辣椒,辣得過癮。
武漢鴨脖子:
材料:鴨脖子與各種配料如蓮藕、腐竹、海帶、鴨舌頭及鴨頭等用多種中藥材及獨家秘方,醃製一到兩小時,再滷兩小時。
中華風味湘菜館 開分店應付需求
隨著入住本地的中國人越來越多,一些業者開設分店,應付需求。
林錦興(53歲,新加坡人)所經營的“中華風味湘菜館總店”,位于士姑來順和花園的總店,營業時間已有7至8年,至于位于新山彩虹花園的分店才開業兩年。
他說,該總店是以中國客為居多,分店則是本地人為主。
他坦言,近年來中國投資商大舉進駐新山,確實帶動餐館的生意,因此在新山市區開設了分店。
他認為,湘菜的香辣,非常符合本地人口味,它的辣度並不是川菜的麻和辣,是令本地大受歡迎的主因。
他說,該店也吸引不少新加坡人光顧。
石鍋魚:
材料:金目盧加入中國藥材和辣椒,放入石鍋內烹煮。
典故:話說乾隆皇帝微服出巡,發現民間使用石鍋烹煮美食,香味四溢又可口,回宮后也要求御廚烹煮,便延伸這道菜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