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俊榮:激活老街重現風采
峇株巴轄辦事處高級記者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峇株巴轄開埠123年,最早由開埠功臣拿督文達拉魯哇率先開闢峇株市區大馬路,奠定鑿石城的發展。取名Jalan Rahmat就是為了紀念當時協助開埠工作的彭古魯拉末。
大馬路是峇市早期最繁華熱鬧的路段,1908年創立峇株巴轄中華總商會的華裔先賢很有遠見及獨到眼光,在大馬路買了一片位置絕佳的地段,在1931年興建一座古色古香、富麗堂皇的會所,如今這座會所仍矗立在大馬路的黃金地帶,成為峇市重要地標。
峇株市區大馬路及附近的布店街、永安街、日本街等,都屬于歷史悠久的老街區,除了大馬路仍是繁華金融街,其他老街仍在白天維持著傳統經濟活動及熱鬧景象,但到了夜間就顯得死氣沉沉,當年紅極一時、活色生香的“小巴黎”光環早已黯然失色。
不過,隨著時代進步,人們也越念舊及崇尚復古,最近開始有人回歸老街,把舊店屋翻新改作咖啡廳及小吃店,也有私人單位提出“文化街”概念,有意把老街重新激活起來,賦予新生命。
峇株巴轄中華總商會作為華社最高領導機構之一,也扮演領頭羊角色,當機立斷成立城市規劃及旅遊組,並在每週五及週六下午6時至深夜,善用會所泊車場作為“峇株行”(Batu Walk)市集及餐車區,帶動老街在週末夜間的人潮,讓老街重現昔日繁華風采。
“峇株行”市集租金不貴,在此經濟低迷時刻,除了能讓小商攤販多一個收入來源,減輕經濟負擔,也提供一個長期固定的平台,讓文創活動及文化氣息,在峇市這片文化沙漠萌芽生根。
如今“峇株行”市集已開跑5星期,吸引不少人潮前來光顧,但若要永續經營,確保人潮源源不絕,籌劃單位須注入更多軟性元素,包括文創表演及互動環節,讓貪新鮮的現代人找到回頭光顧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