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頭手工藝匠熱心推廣 七彩迷你陀螺有創意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報導/拍攝:白寧馨
(昔加末30日訊)陀螺類型變化多端,從沉重的傳統陀螺到現代流行的指尖陀螺,但在拉美士丁能,民眾卻能尋獲色彩繽紛的迷你陀螺,令人“玩”不釋手!
丁能墾殖區村民莫哈末尤諾斯(46歲,木頭手工藝匠),對發揚馬來傳統陀螺遊戲抱持熱衷,希望陀螺不只是馬來人,而是各年齡階層人士都喜歡的遊戲。
他接受《中國報》訪問時指出,陀螺在家鄉是出名的傳統遊戲,延續了3代,他的父親也是陀螺玩家,該墾殖區也有參賽隊伍。
“在接觸木頭手工藝前,我在吉隆坡某商場從事佈景工作18年,約在10年前為照顧雙親而回鄉,才接觸手工藝,陀螺就是其中作品。當時我沒有相關知識和技巧。”
遊客買回去當手信
莫哈末尤諾斯說,該墾殖區擁有逾10名陀螺製作家,惟他們只是製作戰鬥用的大型傳統陀螺,各有各的特徵。
他希望體現不一樣的陀螺,若全部一律製作大陀螺會顯得乏味,因此他做迷你陀螺,想吸引更多人認識其特色。
“大約2寸高的迷你陀螺,不需要繩子和技巧,也不必在特製場地上玩,用手指就能轉動陀螺,外行的大人和小孩都會玩。”
他說,傳統陀螺一般很少有女玩家,而迷你陀螺比傳統陀螺小巧,還有色彩,男女都會喜歡,售價便宜讓不少遊客買回去當作手信。
“之前我出售的是做成鑰匙圈的迷你陀螺,雖然一樣能旋轉,但當時的作品還達不到我的要求。”
莫哈末尤諾斯吸取以往工作經驗及了解遊客的要求和興趣,花了2年時間研究尋找適合的木料、顏色、大小尺寸等,現在才得到滿意的成果。
“現在陀螺遊戲少人推廣,利民達以前有名的華裔玩家隊伍如今不再活躍,慶幸丁能居民對陀螺文化仍愛惜,技術保留至今。”
撿拾倒樹製作
善用大自然資源
製作陀螺也可貫徹保護生態理念。
莫哈末尤諾斯很多時候撿拾森林倒下的樹木,或木工業所剩下的木材製作陀螺。
他說,尤其在昔縣有各類好品質的樹木,不必特意砍樹或購買也能取得好的木材,這樣能善用大自然資源。
“木料越重讓陀螺旋轉越持久,傳統陀螺底部用鐵增重之外,摘亞木是常作為戰鬥陀螺的木料,反觀迷你陀螺沒有特定使用的木料。”
他發現烏木和摘亞木製成的迷你陀螺能旋轉長達2分鐘,樟腦木則約1分鐘。
莫哈末尤諾斯說,迷你陀螺與傳統陀螺的製作基本相似,惟製作迷你陀螺是用小機械,而且一條約12寸的木條能同時做出3個陀螺,只耗時12分鐘。
提供平台 栽培年輕人創業
莫哈末尤諾斯希望透過手工藝製作及低資本良好回酬,協助年輕人能在本地創業。
他說,一些年輕人學歷不高,又缺乏經營生意知識,而他有意提供平台栽培,讓年輕人學會自立從中學習。
“本地木頭手工藝並不受重視,而且經濟發展落后,很多年輕人外流,我們需要對未來有深思的年輕人一起創業。”
他透露,木頭手工藝作品在吉隆坡比較有市場,但是大城市費用高,因此他與一班志同道合製作人士,在家鄉取材製作,再將作品運到城市賣。
他說,他的創業和作品也符合旅遊及文化部的條件,參與了“國家手工藝日”已有7年,可謂踏上全國舞台。
“我計劃著要會見台灣技術員協商合作,借助他們的技術大量生產迷你陀螺,我們已做好準備邁向更高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