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萍:珍惜盤中餐 | 中国报 Johor China Press
  • 最热
  • 告别式
  • 中国报 CPTV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吳燕萍:珍惜盤中餐

    新山辦事處高級記者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根據固體廢料及衛生管理機構調查顯示,國人每天丟棄1萬7800噸的食物,而每人每年浪費的食物,就等于一個月的工資。

    國人浪費食物情況嚴重,已成為一種社會文化,尤其齋戒月期間,在各酒店或餐館舉辦的自助餐,總會發生民眾將吃不完的食物隨手丟棄的情況。

    社會工作者丹斯里李霖泰日前便發文告,建議政府擬定法律確保浪費食物者受到處罰,改變社會浪費食物的不良習慣。

    李霖泰的建議絕對值得政府參考,尤其政府單位更該以身作則,減少浪費食物。

    在武吉阿曼警察總部近期下傳的18項廉政令中,包括警方往后的宴不需準備過多食物,此條令值得大家讚揚,因有關條令證明警隊也意識到宴席浪費食物情況嚴重,應受控制。

    除了警隊,每當政府部門舉辦大型慶典后,也不難發現許多食物到最后都會落得被丟棄命運,倘若政府單位可精準計算好出席者的食物份量,不但可節省公帑,也可避免糧食浪費。

    另外,新山華社于去年開始推出“華人思想興革運動”,鼓勵華裔改變遲到陋習,也鼓吹宴會佳餚簡化至6道,避免菜餚太多導致浪費。

    上述運動推展至今逾一年,如今算小有成就,不少宴席佳餚都已簡化至6道。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還是有許多宴會出現浪費食物之景,但只要政府、各單位和華社齊心協力宣揚不浪費食物的美德,總有一天大馬將可把每日丟棄食物量降至0%。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吳燕萍:小孩不易當!

    新山辦事處高級記者

    30年前的華小教育,一年級才開始學習A到Z,連一個詞都不需學,現今的華小一年級除了要精通A到Z,還要學習一堆的華文、馬來文和英文的單詞,並且還要學習造句。

    筆者的侄兒今年就讀華小二年級,瘦瘦小小的人兒,每天放學時,就必須自己一個人背著大書包和抱著大水壺搭校車回家。

    在家吃飽午飯飯后,就開始準備補習,補完習后又要緊接做學校功課。

    侄兒好不容易晚餐前做完功課,吃了晚餐,下一輪就要背記第二天的聽寫生字,等一切“任務”完成,已到梳洗睡覺的時間。

    坦白說,筆者每次回家看到侄兒,都深感慶幸自己出生得早,否則以現在的學習環境,可真的讓人不想上學。

    雖說教育應該不斷改進,讓國家棟樑越來越傑出,但教育部可曾想過他們的“改進”,是否適合孩子們呢?

    經常可看到一些爸媽在社交媒體上,拋出無法為孩子解答的課業問題,尋求網民腦力激蕩幫忙解決,而這些問題坦白說,連大學畢業生恐怕也無法作答,困難程度往往令人咋舌。

    我國教育改革,似乎出現改到過度的情況,大人只想到一味向孩子們傳授知識,但可曾想過那些知識的程度,是否適合孩子呢?

    大家都知道“物極必反”的道理,過度讓孩子做功課、聽寫和小測驗,只怕讓一些承受不住壓力的孩子承受不住。

    每個孩子都該有個快樂的童年,希望教育不要成為摧毀孩童快樂童年的“兇手”。

    希望教育部可檢討現有的教育模式與內容,勿扼殺小孩的快樂童年,並且謹記有時候“多”未必就是“佳”。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